導航:首頁 > 國債期貨 > 李稻葵美國國債

李稻葵美國國債

發布時間:2021-03-04 08:51:50

㈠ 李稻葵的從業經歷

198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管理信息系統專業,獲學士學位。
1985年至1986年為美國哈佛大學國際發展研究所(HⅡD)訪問學者。
1992年獲哈佛大學哲學博士(經濟學)學位。
現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曾兼任世界銀行中國社會保障體制改革研究項目顧問(1989),
國際《比較經濟學雜志》(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編委(2000-03),中國留美經濟學會(CES)會長 (2001-02),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特聘教授(2002-03)。
2010年3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了新一屆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組成人員名單,貨幣政策委員會原委員樊綱離任,周其仁、夏斌和李稻葵成為新一屆委員。央行新聞處稱,經國務院批准,任命周其仁為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不再擔任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職務。增補夏斌、李稻葵為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
2012年3月14日國務院同意錢穎一、陳雨露、宋國青擔任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周其仁、夏斌、李稻葵不再擔任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職務。
現兼任(歐洲)經濟政策研究中心(CEPR),美國密西根大學威廉戴維森研究所 (The William Davidson Institute)研究員;國際《經濟學通報》(Economics Bulletin),中國《經濟研究》,香港《中國評論》(The China Review)等學術雜志的編委;國際比較經濟研究會執行理事;南開大學、四川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兼職教授。李稻葵教授研究興趣包括: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研究,經濟發展模式及制度變遷的跨國比較研究,以及大國發展戰略。
2011年8月任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
2011年4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簡稱個稅草案)在中國人大網公布,向社會公開徵集意見。據了解,這一徵集意見截止日為5月25日。
李稻葵指出,在當前國內收入差距主要來自於財產性收入所得的背景下,這種稅制毫無疑問打擊了勞動所得,使得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的增長速度與GDP相比差距更大。因此,這樣一個設計非常不合理,甚至可以稱之為「弱智」的個人所得稅制,事實上已經淪為工資稅,當然會受到社會各界的詬病。
針對個稅改革中的弊病,李稻葵認為,當前的個人所得稅稅制必須全面、徹底、系統地改革,不能只是局部的修修補補。他提出,個稅改革中必須要有新的思路。這個新思路,就是建議中國實施平稅制度。
他提出了自己的幾個觀點。首先,當前中國的社會基礎不支持西方式的高稅額、高累進的個人所得稅制,倒不如大幅度降低個人所得稅的稅率,同時降低個人所得稅的累進幅度,用一個比較平、比較低的(如上限為20%以下)的稅率對百姓征稅。其目的是為了引進平稅制度,讓全社會能夠自覺地納稅,而不在乎能夠征多少稅。
第二,在技術層面,需要統一考慮居民所有的收入,包括工資所得、資本分紅(如租金、資本增值所得,如果是負增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稅)以及其他所有收入,都要合並納稅。同時要考慮百姓的家庭負擔,所有的身份證號,或者被認定為某一位納稅人的贍養人口進行抵稅,或者成為被徵收對象。
第三,稅率要盡量地簡單,減少各種非贍養人口之外的抵扣。美國等經濟發達國家的一個基本教訓就是,個人所得稅不能成為政府執行各種具體政策的替代品,不能因為短期內政府需要鼓勵或者懲罰某種經濟活動,而對個人所得稅進行修修補補。這勢必會帶來納稅成本的大幅提升。
他舉例指出,個人所得稅改革成功的例子也不乏其數,俄羅斯、新加坡、中國香港地區、愛爾蘭都施行了非常簡單的平稅制度,它們的最高稅率在15%左右甚至更低。這不僅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納稅人積極納稅,也使得政府的監管成本簡化,在很多地方,最終也轉化為政府的稅收收入提高。
因此,李稻葵疾呼,個人所得稅的改革,局部的修修補補不僅不解決問題,反而激化矛盾,浪費寶貴的公共政策討論資源,使得一些更為重大的問題(如土地財政、資源稅費)不能及時合理解決。
對於李稻葵的觀點,孫立堅認為,提高個稅起征點有利於減輕低收入和欠發達地區家庭的負擔,激發經濟發展活力;但是,不能因個稅收入占財政收入比重較小,而低估改革的長期影響,如果採取一刀切的做法,不利於社會公平。
同時,多位專家也表示當前中產人群的稅負過重。
知名財經評論家謝國忠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的個人所得稅率過高,最高邊際個人所得稅率為45%;另一方面,在中國擁有自己公司的高收入階層,他們的個人所得稅率就等於25%的企業所得稅率。這樣一來,導致中國的高稅收負擔主要落在了中產人群特別是大公司員工的身上。對此,他認為,政府應將最高邊際稅率降至25%,和企業所得稅率持平,同時根據通脹提高每檔所得稅率的門檻。
中央財經大學財稅研究所所長王雍君也對記者表示,45%的最高所得稅稅率偏高,屬於懲罰性的稅率;個稅改革的重點應該針對高收入階層,而如今的個稅體制事實上打擊的是中產人群。至於此次個稅草案為何沒有下調45%的最高所得稅率,王雍君認為,合理的最高等級的所得稅率應該不超過30%。
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靳東升指出,低稅率能夠消減居民的逃稅動機,有利於征稅效率的提高和降低征稅成本,此次的個稅草案也體現了這一趨勢。但是靳東升表示,高收入群體的經濟來源更多是非工資性收入,從公平性的原則出發,應該對財產性收入多征稅、對工資性收入少征稅。基於此,靳東升表示,「個人所得稅的全面、系統改革還需要一個過程」。
李稻葵:中央或推行資產增值稅防樓市過熱
前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北京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出席論壇時表示,中國負債對GDP比率只有18%,屬國際低負債水平,廣義貨幣(M2)達14-15萬億人民幣,資金充裕,但中國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存在結構性問題,中央持有足夠的資金,但部份地方政府卻出現財政赤字,他預料,未來中央將向地方政府轉移資產,包括發債支持基建,水利及城鎮化項目,又或提升地方稅收。
他又批評中央政策傾向保守,但預料金融改革將是今年重要議程,部份國企或將進行重組。
對於內地房地產,他預測,中央對房地產的調控政策將不放鬆,同時將進一步收緊信貸,甚至推行資產增值稅,以防止樓市過熱。
李稻葵:房地產將有巨變 房價已是最後的瘋狂
日前,針對當前市場上對未來房價走向的眾說紛紜,李稻葵專門擬文稱,不管是從未來的供求關系變化,還是中國房價國際性價比看,中國的房價已經是強弩之末。由於短期房價上漲預期很強,囤積者現在還惜售,新建房屋入市時間問題,房價短期還可能會繼續上漲。但這種上漲只是最後的瘋狂。
這種情況下如果再大規模發行貨幣推高房價,人民幣必將面臨大幅的貶值。而人民幣貶值以前資本會大量集中外逃,中國財富就會損失殆盡。其後果比房價下跌還嚴重,房價下跌,肉爛在鍋里,房價再上漲等於把錢送給別人,壞賬留給自己。當然,如果真的要大規模印發鈔票,也無話可說,但相信中國精英們不會這么瘋狂地孤注一擲。因為即使孤注一擲,也最多是苟延殘喘,最後結局會更悲慘。

㈡ 歐債危機美債危機會對世界產生怎樣的影響世界格局在未來會有怎樣的變化呢

專家指出,美債危機,會弱化美國經濟增長預期,從而降低中國所持有美國國債的價值。美債危機,會使以美元計價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升,進而增加輸入性因素對中國通脹的壓力。

美債危機,會弱化美元指數,造成人民幣對美元升值格局,增加我國出口成本,對出口成本價格形成壓力。

美債危機,將影響中國的外需因素,而外部需求的減弱,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國經濟增長推動力。

美債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動盪

市場不看好美國舉債增長方式

截至今年5月16日,美國聯邦政府已經突破14.29萬億美元的法定舉債上限,美債危機浮出了水面。

為了解決迫在眉睫的美債危機問題,不使美國債務違約,美國政府緊鑼密鼓地同眾議院和參議院商談突破舉債上限規模問題。在增加債務規模和減少赤字規模計劃方面,美政府和共和黨主導的眾議院產生嚴重分歧,直到7月底,美國政府與眾議院仍然僵持不下,而美國即將面對新的財政年度,此時若不提高債務規模,美國將不得不債務違約。美債危機的僵局使市場普遍產生對美國經濟增長的悲觀預期,金融市場開始劇烈波動。

幾乎是在即將產生債務違約的最後時刻,美國政府與眾議院達成突破債務規模和減少赤字規模的初步框架。數據顯示,暫時性框架方案允許將債務上限提高至2.4萬億美元,但同時保證在未來十年內削減赤字的數額略大於這一規模。框架協議將分兩個階段來操作:第一階段,債務上限立即提高1萬億美元;第二階段將創立一個特殊國會委員會投票表決今年下半年超過1.8萬億美元減赤計劃協議的基本框架。

表面看,美債危機隨著協議框架的出台而消弭。 但立刻提高1萬億美元的債務上限,使市場對美國經濟增長悲觀預期更加強烈。8月4日紐約股市恐慌情緒蔓延,道瓊斯指數收盤暴跌500點以上,標准普爾指數跌約4.8%,納斯達克指數跌幅超過5%。

8月5日,標普給美國信用降級,美國股市大跌,市場恐慌情緒迅速傳導全球股市,像多米諾骨牌似的,股票市值巨量下瀉的同時,引發了人們對全球資本市場和金融系統安全性的擔心。受此影響,上證指數、倫敦金融時報指數,法蘭克福DAX指數、巴黎CAC40指數,日經225指數、香港恆生指數暴跌,全球金融市場持續動盪。一位中國股民形象地說:「美國信用少了一個A,中國A股市值蒸發了1萬億元。」

美債危機其實並不新鮮。自1960年以來,美國曾經幾十次提高債務上限。通過舉債推動經濟增長已經成為美國習慣的經濟發展方式。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認為,美債危機從根本上來說,是美國兩黨政治的內訌。從經濟意義上看,深度的美債危機表明美元佔世界支配地位的貨幣優勢進一步被削弱。

中國經濟規律研究會副會長、貴州財經學院院長陳厚義表示,從理論上看,美債規模不斷擴大,是美國推行凱恩斯主義,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的必然。從現實來看,美國要維系美元在世界占統治地位的貨幣作用,必須在不斷輸出貨幣的同時輸入商品。所以,美國通過舉債推進經濟增長的方式將是長期的。由美債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造成美國金融市場的暴跌,本質是市場不看好美國舉債增長方式,並對美國未來經濟增長持負面預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張曉晶說,長期以來,美國通過舉債方式實現經濟增長,其可持續性受到了空前的挑戰。美債規模從2萬多億美元擴大到現在的14.29萬億美元規模,只用了十幾年的時間。按現在美債擴張的速度,三年之內,美債與GDP的比例就將達到今天希臘危機的水平,必須治療病根,而非緩和症狀。美國債務不會違約,因為美國能印鈔票,但將來某個時刻,美國將面對利率飆升、美元危機和惡性通脹。如果它們發生,將是突然、猛烈和痛苦的。

美信用降級短期沖擊世界經濟

美債危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待進一步觀察

標准普爾是一家標準的百年老店。假使創始人普爾先生再生,他恐怕也絕對不會想到,標普的一次信用評級,會使美國產生巨大的金融風暴,並導致全球期貨市場、匯率市場、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產生劇烈動盪。

早在今年4月,標普毫不猶豫地把美國這個世界頭號經濟大國的長期主權信用評級前景展望由「穩定」下調為「負面」。8月初,美債框架協議達成後,標普再次毫不猶豫地將美國信用評級降級。美國股市應聲暴跌,市場恐慌情緒迅速傳導全球股市,並引發了人們對全球資本市場和金融系統安全性的擔心。

張曉晶說,很難想像,一個金融服務中介結構的一次評級,居然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其實,標普這次評級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巨大金融風暴,根本原因不是標普評級本身,而是作為全球經濟中心、全球金融發動機的美國經濟出現了問題。同時,世界經濟在復甦通道中充滿了不確定性,特別是歐洲債務危機時刻可能爆發,加劇了金融風暴蔓延趨勢。

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美信用降級短期內會沖擊世界經濟。陳厚義認為,首先,美債規模佔GDP的比重越來越高,美國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風險也隨之增大。數據顯示,美國2010年GDP總量達到14.66萬億美元,現有國債規模14.29萬億元。美國經濟的未來償債能力成為市場一個普遍的疑問。其次,美債規模的擴大,確認了市場對美元貶值的預期。美元貶值,將對國際貿易和匯率市場產生深刻的影響,迫使其他貨幣升值,從而導致他國出口競爭力降低。

那麼,這次美國降級,會不會引發全球性的經濟危機?長期關注和研究美國歷史和世界金融史的專家宋鴻兵認為,這是本輪世界經濟危機的延續和深化。宋鴻兵說,金融危機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次貸危機,第二階段是信用違約危機,其主要標志是信用違約掉期(CDS)出現危機;第三階段是利率掉期 (IRS)市場危機;第四階段是美元危機,全球美元資產出現信心危機,美元的世界儲備貨幣地位動搖。如果把四個階段做個形象比喻,那第一是次貸地震,第二是違約海嘯,第三是利率火山,第四是美元冰河。

事實上,從2007—2008年,美國已經經歷了危機的前兩個階段,2009—2010年美國瘋狂的印鈔計劃QE1(美國第一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QE2(美國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暫時緩解了危機,但債務沒有解決,反而在繼續惡化。若QE3推出,將觸發利率飆升,從而使危機進入第三階段。

陳厚義則認為,長期來看,美信用降級不能改變美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中的支配地位,不能改變美元作為全球主導貨幣的地位,不會對美國經濟造成長期而深刻的影響。所以,既要重視美信用降級對全球經濟所形成的沖擊,又不能片面誇大美信用降級對全球經濟的影響。首先,美國經濟表現為緩慢增長。數據顯示,美國上半年經濟增速雖然比市場普遍預期的1.6%有一定差距,但依然保持0.85%的增長率。美國償債能力是長期的,但需要快速增長的經濟周期來逆轉和消化龐大的國債規模。其次,美元擁有佔世界支配地位貨幣的優勢,美聯儲將通過各種貨幣政策長期維系美國經濟增長。

陳厚義說,從市場對美債態度可以看出,誇大美信用降級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不夠客觀。事實上,今年以來,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在增持美國國債。美國財政部於北京時間8月15日晚間公布,中國6月份繼續增持美國國債57億美元,較5月份少增持16億美元,6月份中國持有美債總額達到1.166萬億美元,這已是中國連續三個月增持美國國債。另外,美債在金融風暴中表現出較強的潛力。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美國信用評級下調,但市場預期的美國國債收益率沒有因金融風暴而上升,反而有所下降。這表明處於風暴中心的美國國債沒有遭到拋售。顯然,美國降級及美債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我國外需將受到美債危機抑制

美債危機不改變我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基本面

目前,我國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的發展局面,但經濟增長面臨著物價高企和增速放緩疊加的矛盾。前不久,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上半年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國GDP增速為9.6%,這同去年上半年GDP增速為11.1%相比,是一個明顯的回落。6月份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達到6.4%,創37個月來新高。

上半年主要經濟指標都顯示,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今年一季度GDP增速為9.7%,二季度為9.5%。從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看,去年下半年到現在連續四個季度,固定資產投資都穩定在25%左右,今年上半年達到25.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上半年平均增長16.8%,連續四個季度增速穩定在17%左右。從實體經濟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也是連續四個季度基本穩定在14%左右。從就業情況看,上半年就業的指標持續改善,1—5月城鎮新增就業人數超過500萬,二季度外出農民工的人數在一季度的基礎上繼續增加,就業穩定增加。從增長質量的指標來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利潤增長27.9%。

盡管我國經濟面臨增速持續放緩、物價高企矛盾,但經濟基本面依然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局面沒有改變。也要看到,美債危機、歐債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是存在的。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表示,這次美債危機會弱化美國經濟增長預期,從而降低中國所持有美國國債價值。其次,美債危機會弱化美元,從而使以美元計價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升,進而增加輸入性因素對中國通脹的壓力。再次,美債危機會弱化美元指數,造成人民幣對美元升值格局,增加我國出口成本,對外向型企業出口形成成本價格壓力。

根據海關總署統計,2011年1至6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7036.7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5.8%。其中,出口8743億美元,增長24%;進口8293.7億美元,增長27.6%。累計順差449.3億美元,收窄18.2%。彭文生表示,由於中美貿易和中歐貿易在中國進出口總額中佔有相當高的份額,目前的美債危機和歐債危機對我國外需的未來影響不可小覷。無疑,外部需求的減弱,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國經濟增長推動力。

張曉晶表示,美債危機不會對我國金融體系和經濟運行產生破壞性影響。從全局上看,由於我國經濟增長的內生性動力增強,投資和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越來越高,外需在GDP佔比中的份額呈下降勢頭,所以,這場金融風暴並不影響我國經濟持續向好的基本面。面對國際金融風暴,我們要化危機為機遇,推進人民幣跨境使用,推進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推進經濟結構的調整,保障金融體系的安全和國民經濟運行的平穩。

當前,要著力解決物價高企的矛盾,把穩定物價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同時,要時刻關注國際經濟形勢的風雲變幻,提高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前瞻性,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㈢ 李稻葵的現任職務

李稻葵現任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曾兼任世界銀行中國社會內保障體制改革研究項目容顧問(1989),國際《比較經濟學雜志》(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編委(2000-03),中國留美經濟學會(CES)會長 (2001-02),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特聘教授(2002-03)。
現兼任(歐洲)經濟政策研究中心(CEPR),美國密西根大學威廉戴維森研究所 (The William Davidson Institute)研究員;國際《經濟學通報》 (Economics Bulletin),中國《經濟研究》 ,香港《中國評論》 (The China Review)等學術雜志的編委;國際比較經濟研究會執行理事;南開大學、四川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兼職教授。李稻葵曾在優米網培訓線下課程贏在2012,把脈經濟形勢 ,在《美國經濟評論》 、 《歐洲經濟評論》、 《比較經濟學》 、 《蘭德經濟學》等刊物發表多篇學術論文。2012年3月,不再擔任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職務。

㈣ 郎咸平和李稻葵哪個更有良知

李稻葵,只是提出自己的學術觀點。即使不是主流的,也無可厚非。
但郎咸平就不像個博士、教授。根本就不是學者。其言行已與令人憎惡的無賴沒什麼區別。是書販子、口吐白沫手拍胸脯的江湖郎中,是持有美國學歷的張悟本。

郎咸平在出生地中國台灣找不到工作,在讀博士的美國,雖持有國籍,但無法施展其投機才能,才來到中國香港。在香港,他欲壑難平,不甘心教書做學問的清苦,躥到中國大陸。郎咸平感興趣的不是大陸的百廢待興,而是那些急於改變現狀的憤青。
郎咸平敏銳的發現,這些人根本沒有記性,剛能吃飽飯,就得隴望蜀。昨天他們還過著「吃不飽、餓死人、3平米」的日子,今天就想過美國人的日子。稍有不滿足就滿腹牢騷。不知感恩只知索取,對國家只有指責,膚淺得根本無法理解政府、更談不上諒解和支持。他們那麼健忘,早忘了美國的財富里,有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時掠奪的血跡斑斑的白銀;更不知美國生財之道:「賣軍火、靠侵略;離開戰爭沒法活,戰場一定選別國」。而禮儀之邦的天朝至少迄今還未信奉此道。
看到這批淺薄的憤青,郎咸平如獲至寶。覺得發財的機會到了,賴在大陸不走了。他到處投機,不斷製造話題,不負責任的攻擊中國現狀,抓住一點不及其餘,觀點絕對、用詞刺耳、臆想可作根據……。目的是吸引對社會現狀不滿、急於改變現實的「憤青」。瘋子說話,傻子相信。郎咸平的書就有了銷路。2010年版稅600萬,榮登中國作家富豪榜。
想賺錢本無可非議。但不負責任胡說、亂說,郎咸平品行就有問題了。說到品行問題,郎咸平離婚4次,他裙帶風讓不學無術的兒子拿高薪。父子一個德行——嫖娼,兒子因嫖娼被抓,無法再在郎咸平庇護下繼續拿高薪而不辭而別。有如此劣行的郎咸平,竟然成了憤青們崇拜的偶像,可見郎咸平的騙術何等高超!現在,只要郎咸平一揭開瘡疤,憤青們就會像嗜血蒼蠅跟著嗡嗡亂叫。非常討厭!!!
現政府拿郎咸平毫無辦法。郎咸平猶如一桌盛宴上嗡嗡亂飛的蒼蠅——趕不走;打死他又怕「一泡雞屎壞缸醬」。
看來,郎咸平還會賴在在大陸,躺在「憤青」們身上騙吃騙喝。繼續賣書賺錢。
我們只有:憎惡他!抵制他!讓他的爛書進垃圾場!

㈤ 中國持有美國國債有多少

5850億美元:中國成美國第一大債權人

9月單月增持美國國債近436億美元,為年內最高

李彬

中國取代日本成為美國第一大債權人。昨日,美國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末中國持有美國國債達5850億美元,一舉超過8年來始終占據首位的日本。 而9月中國增持幅度近436億美元,刷新了年內增持最高值。

數據顯示,日本繼8月份後繼續減持美國國債128億美元,9月末共持有美國國債5732億美元。排名第三位的英國,9月也大幅增持了303億美元,至3384億美元。

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國經濟持續下行,而對中國應增持還是減持美國國債的爭論也十分熱烈。有人士認為,美元的走弱將使得外匯資產縮水,因此拋售美國國債的聲音一度高漲。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指出,美國的國債市場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競爭市場,而是存在類似寡頭壟斷的格局,國債被幾家官方機構持有的情況下,稍有動作便會引發匯率的劇烈變動。而我國作為強勢美元的重要支撐者,也存在相似的情況——中國是美國國債的持有大戶,一旦拋售,必將影響匯市,美元的貶值將使得中國通過貿易順差積攢起來的財富迅速縮水。「在這種相互聯動的作用下,甚至可以說中國在積極地維持美元本位的穩定。」

此外,劉煜輝還指出,外匯儲備中需要維持一部分「活錢」,用來保證三個月期限內進口支付的額度;隨時用來干預匯率市場,以保持匯率的穩定;此外還可以應付人民幣貶值所引發的資本外逃。他估算,這一活錢的規模應在3000億~4000億美元。

但劉煜輝同時認為,雖然龐大的存量動不了,但中國應對當前的外匯增量進行戰略性調節,以形成配置的多元化。他指出,從存量來看,這么大的美元頭寸遭受損失的可能性非常大,而美元貶值、商品價格上漲,將會使得中國的購買力大大縮水。

一位業內人士也表示,就目前國際金融市場的動盪來說,購買美國國債可能是降低中國外匯儲備風險最好的方式。

他分析,雖然美國遭受了金融危機重創,但從目前的結果看,歐盟受損更嚴重。另外從實物資產來看,黃金和石油等商品價格波動較大,也無法滿足安全性需要。

近日,美國財政部一位官員指出,2009年美國國債的發行額度可能會達到近乎天量的1.8萬億美元。劉煜輝認為,由於奧巴馬對減稅計劃、醫保改革等措施的承諾,使得下屆美國政府的財政壓力將會非常大,1.8萬億美元的國債幾乎不可能通過國內投資者來承擔。而當前美國國債存量中的1.5萬億美元已經由國外投資者持有,在這個基礎上再吃下1.8萬億美元的大塊頭也並不現實。因此,美國難免印鈔票的解決辦法。「不管是發國債,還是印鈔票,長期來看,美元貶值的風險還是很大。」

不過,在中國持續增持的同時,美國國債原第一大持有人日本卻做出了持續減持的行動。對於這一截然不同的動作,劉煜輝認為,不可相提並論。他指出,日本整個經濟體對於匯率非常敏感,一旦日元升值過快,將對其貿易造成嚴重的打擊,尤其在經濟衰退的時候無疑是雪上加霜。因此,「日本必須保持經常性的對日元的干預,不能讓其升值過快。由於日本央行經常投入大量的外匯儲備來干預,這就不排除其每個月對美國國債的持有量產生較大波動。」

㈥ 歐債危機的概述

歐債危機,全稱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是指自2009年以來在歐洲部分國家爆發的主權債務危機。歐債危機是美國次貸危機的延續和深化,其本質原因是政府的債務負擔超過了自身的承受范圍,而引起的違約風險。
早在2008年10月華爾街金融風暴初期,北歐的冰島主權債務問題就浮出水面,而後中東債務危機爆發,鑒於這些國家經濟規模小,國際救助比較及時,其主權債務問題未釀成較大全球性金融動盪。
2009年12月,希臘的主權債務問題凸顯,2010年3月進一步發酵,開始向「歐洲五國」(葡萄牙、義大利、愛爾蘭、希臘、西班牙)蔓延。
美國三大評級機構則落井下石,連連下調希臘等債務國的信用評級。至此,國際社會開始擔心,債務危機可能蔓延全歐,由此侵蝕脆弱復甦中的世界經濟。 2009年10月20日,希臘政府宣布當年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將超過12%,遠高於歐盟設定的3%上限。隨後,全球三大評級公司相繼下調希臘主權信用評級,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率先在希臘爆發。
2010年上半年,歐洲央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一直致力於為希臘債務危機尋求解決辦法,但分歧不斷。歐元區成員國擔心,無條件救助希臘可能助長歐元區內部「揮霍無度」並引發本國納稅人不滿。
同時,歐元區內部協調機制運作不暢,致使救助希臘的計劃遲遲不能出台,導致危機持續惡化。
葡萄牙、西班牙、愛爾蘭、義大利等國接連爆出財政問題,德國與法國等歐元區主要國家也受拖累。
歐洲穩定機制ESM執行董事、歐洲穩定基金CEO克勞斯·雷格林日前表示,歐債危機的發生歸結於三大原因:一是貨幣聯盟設計自身存在很多問題;二是各個歐盟成員國之間的政策協調性還有待提升;三是預防機制不健全。
雷格林說,這三個原因使得歐債危機發生之後的歐盟各國措手不及,歐元區國家經濟更是受到重創。他日前受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方面邀請,與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進行了相關學術對話。在活動中,他表達了以上觀點。 1, 整體經濟實力薄弱:遭受危機的國家大多財政狀況欠佳,政府收支不平衡。
2, 財務造假埋下隱患:希臘因無法達到《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所規定的標准,即預算赤字佔GDP3%、政府負債佔GDP60%以內的標准,於是聘請高盛集團進行財務造假,以順利進入歐元區。
3, 歐元體制天生弊端:作為歐洲經濟一體化組織,歐洲央行主導各國貨幣政策大權,歐元具有天生的弊端,經濟動盪時期,無法通過貨幣貶值等政策工具,因而只能通過舉債和擴大赤字來刺激經濟。
4, 歐式社會福利拖累:希臘等國高福利政策沒有建立在可持續的財政政策之上,歷屆政府為討好選民,盲目為選民增加福利,導致赤字擴大、公共債務激增,償債能力遭到質疑。
5, 國際金融力量博弈:一旦經濟狀況出現問題,巨大的財政赤字和較差的經濟狀況,會使整體實力偏弱的希臘等國成為國際金融力量的狙擊目標。 高盛公司為希臘量身定做的「貨幣掉期交易」方式,為希臘掩蓋了一筆高達10億歐元的公共債務,以符合歐元區成員國的標准。2004年,歐盟統計局重新計算後發現,希臘國債赤字實際上高達3.7%,超出了標准。2010年3月的消息表明,當時希臘真正的預算赤字佔到其GDP的5.2%,遠遠超過歐盟規定的3%以下。
有分析指出,高盛行為背後是歐美之間的金融主導權之爭。表面上來看,高盛在希臘債務危機中的角色是金融機構和主權國家之間的利益糾葛,但是從深層次來看,這是一種阻止歐洲一體化戰略在經濟上的表現。
希臘債務危機中,高盛責無旁貸,但是高盛的行為本身在現有金融監管框架下難以判定違法。很多分析也指出,歐盟在其成員國債務問題監管機制上的漏洞和不足是高盛之流屢屢得手的原因之一。

㈦ 歐債危機什麼時候發生的

2009年10月,希臘新任首相喬治·帕潘德里歐宣布,其前任隱瞞了大量的財政赤字,隨即引發市場恐慌。截至同年12月,三大評級機構紛紛下調了希臘的主權債務評級,投資者在拋售希臘國債的同時,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主權債券收益率也大幅上升,歐洲債務危機全面爆發。2011年6月,義大利政府債務問題使危機再度升級。這場危機不像美國次貸危機那樣一開始就來勢洶洶,但在其緩慢的進展過程中,隨著產生危機國家的增多與問題的不斷浮現,加之評級機構不時的評級下調行為,目前已經成為牽動全球經濟神經的重要事件。政府失職、過度舉債、制度缺陷等問題的累積效應最終導致了這場危機的爆發。在歐元區17國中,以葡萄牙、愛爾蘭、義大利、希臘與西班牙等五個國家(以下簡稱「PIIGS五國」)的債務問題最為嚴重。

㈧ 李稻葵:有限權威時代 中國需要什麼樣的經濟改革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 李稻葵(資料圖) 我們處於一個有限權威時代,各種力量作用於政府決策和執行的全過程。因此,討論改革的方式需要改革。首先應該仔細分析當今中國社會的經濟制度的稟賦,其中包括民眾的市場經濟理性度、在社會秩序與個人自由之間取捨的偏好,以及政府的執行力;再者,分析清楚各種改革的後果,以此凝聚和提升改革的共識。由於各個地區的制度稟賦差別巨大,下一步應當大幅放權,由各地方因地制宜推進改革。同時,各種制度安排應有持續變革的靈活性,需要伴隨制度稟賦的變化而演進。在改革的討論中需要更多地借鑒經濟制度稟賦與中國較接近的歐洲大陸及亞洲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體制,而不僅僅關注美國的體制。 不斷惡化的國際環境,日益凸顯的社會矛盾以及步履艱難的經濟結構調整,這一切都在呼喚著新的經濟體制改革。的確,中國經濟林林總總的問題必須通過深層次的新一輪經濟體制改革加以解決,為此,思想界需要有新的思維突破。簡單重復過去十幾年以來反復提出的各種口號,失去的是學者應有的高度,得到的是社會各界種種方式的抗拒和抵制。 現有改革討論的三點不足 現有關於改革的討論盡管數量龐大,論述極多,但是大都有比較明顯的缺陷。 第一,很多討論停留在發展與改革願景的層面,而這些願景又往往局限於簡單的口號式說法,比如,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建設好的市場經濟、避免壞的市場經濟;要建設以法制為基礎的市場經濟;要建設產權清晰的市場經濟;要建立持續發展、公平與效率兼顧的市場經濟。這一系列提法毫無疑問都是對的,更是十分美好的,但是,關於改革的討論僅僅停留在這一層面,無法對當前許多領域停滯不前的改革提出理論上的指導。 第二,很多具體改革措施的討論缺少方向性。比如說,關於個稅改革,眾多的討論局限於起征點多少為宜,而忽略了許多更大的問題,譬如,徵收個稅的目的何在?中國經濟體系中的二次分配主要是依賴個稅體制來完成,還是依賴於其他領域的制度安排來實現?甚至於我們還可以問,到底中國經濟需要進行多大程度的二次分配?關於財產稅的討論,往往局限於是對增量部分收稅還是存量部分收稅,是對第一套房收稅還是對第二套房收稅。這些討論顯然是十分技術性的,它忽略了一些更為基本的問題,比如,房產稅的目的何在?房地產業長期合理的制度是怎樣的?更大的問題是,中國公共財政的收入基礎是什麼,是來自於國家長期持有的生產資料,還是對生產、流通環節或者是財富存量收稅?中國的政府開支到底應該有多大?關於民營企業,大部分討論集中於如何促進其發展,而更重要的是未來中國經濟領域以什麼樣的所有制形式為最佳,是應該採取德國式家族與政府共同控制的企業模式、日本式的社會化持股方式,還是美國式大股東與金融市場共同協作掌控生產資料的模式? 第三,對於當代不同市場經濟體制的比較研究借鑒得不夠。很大程度上,我們的目光下意識地過多聚焦於美國式的市場經濟制度。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強國,毫無疑問,有經濟制度上的誘人之處,但是不可否認,美國也有非常明顯的獨特性,美國人素有「美國例外論」(America exceptionalism)。更不用說,世界上還有其他相當不同而且非常發達成熟的現代市場經濟體制,比如德國式的、日本式的、新加坡式的,這些都是我們進行下一輪市場經濟改革的重要參照物,必須全面研究借鑒。

㈨ 李稻葵這篇文章分析怎麼樣

李稻復葵頂著哈佛博士的頭制銜,一直做著犬儒。
————————————————這篇文章中「但資本市場對歐洲的分析本質上是錯的。義大利和希臘搞了這么多高的風險溢價,舉債需要花很多錢,短期內讓這些國家進一步緊縮財政非常困難,唯一的可能就是違約,違約之後把大量的溢水包袱給甩掉,同時通過違約將這些國家團結起來一致對外,將歐洲國家的財政進一步緊縮。
歐洲國家的財政有兩個特點,即兩個50%。一個50%是財政支出佔GDP的50%,美國是30%多一點兒;另一個50%是它的財政支出里的50%以上是用於福利開支,其中削減的空間是非常大的。所以歐洲可能會出現殺一儆百的情況,即個別國家如希臘會出現違約,違約之後不得不進行內部的改革,削減福利開支,降低實際工資,降低單位勞動成本,跟上德國人的步伐。違約之後,德法的金融機構會馬上出現問題,會帶來新一輪的金融動盪,這是在所難免的,但是通過調控可以解決一些問題。」

㈩ 美國經濟危機對中國的金融機構有什麼影響

金融機構損失有限

中國金融機構的直接損失相當有限。由於美國政府信用擔保,我國金融機構持有的大量美國機構債不會有損失。但是在全球化的時代,

外圍金融市場的動盪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金融市場產生消極傳導作用。

陸挺:此次全球金融海嘯對我國金融市場的影響比較復雜。首先,金融機構的直接投資所造成的損失相對較小。 據初步統計,我國共

持有海外公司債券約為120億美元,其中僅有小部分受到影響。如中國各銀行借給雷曼資金總計大概為7.2億美元左右。在外匯儲備投資方

面,截至7月底,我國持有519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和大約4440億美元為機構債。對於美國的機構債券,美國聯邦政府已經對此進行擔保,

只要持有到期就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

第二,實際上,最近由於金融市場動盪,美國國債價格正向上走,這是因為大家發現持有其他資產反而變得更加不安全、從而更願意去

持有美國國債。當然這裡面也有風險。由於美國的救市行動而發行的大量國債勢必會導致更多的貨幣供給。從中長期角度看,會抬高美國國

債利率和引起美元貶值,這會對我國以美元計價的固定收益資產造成一定的損失。但這僅是一種風險而已,美元的匯率涉及美國經濟、全球

經濟、美國貨幣供給、其他經濟體貨幣供給等多重因素,所以將來也未必一定會出現美元幣值走弱的現象。

至於美國中長期利率是否會走高的問題,其實首先要搞清楚是什麼「利率」。目前的聯邦基準利率只有2%,而且進一步減息的可能非常

大。美國國債的利率最近也持續走低。但由於市場信心走弱,互相不信任對方,金融機構間的借貸利率不斷上升,這就是這一段時間出現的

所謂credit crunch(信貸危機)問題。這種情況下,美國政府近來不斷通過各種手段擴大貨幣供給,目的在於提振市場信心,降低拆借利率

。當然,如上所言,如果美國發債較多,從中長期而言會拉高國債利率,但這並不是目前所考慮的主要問題。

李稻葵:短期而言,對中國金融機構影響有限,因為我國金融機構在投資方面還是趨於保守,而這次投資在美國、雷曼等投資銀行的大

部分還是美國、歐洲等的機構。此外,我們還要關注我們在境外的機構是否有投資,比如一些「中」字型大小的企業,它們手頭擁有大量外匯,是

否進行過投資尚不得而知。

中期而言,確實存在風險,如果中期內美國金融市場能夠穩定、金融機構不再繼續破產、金融市場進入整頓時期,則未來半年內,發達

國家投資在中國的各種資金有可能出現逆轉迴流,由此導致新興市場國家本幣貶值、投資規模下降、經濟增長放緩甚至衰退等。

美國也會採取一些措施,使得美元對全世界其他貨幣匯率保持穩定。如果美國金融界的地位進一步下降,對美國會形成進一步打擊。至

於匯率問題,我相信,美國在中美匯率問題上不會有太大要求,而是主要希望中國不從美國國債上撤離。

黃益平:對我國金融系統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國內金融機構在海外證券市場的投資。從目前金融危機發展的情形來看,金融機構面對的

最大問題,第一是投資者信心,第二是流動性。毫無疑問,隨著國際資產價格大幅度下跌,我國在海外證券市場的投資已經出現虧損。不過

這些國外資產本身就是用外匯購買的,因此尚不至於對國內的流動性造成重大影響。況且對於許多金融機構而言,這些虧損也僅僅是賬面上

的。到目前為止,還看不出美國的金融危機會引發國內金融機構系統性的風險。我國大多數大型金融機構都是國家所有或控股的,不會出現

倒閉的現象。即使是非國有的銀行,也受到政府隱性擔保的支持,因此也不會出現系統性風險。

從資金流動的角度,一些短期資本的流出、在證券市場投資的回撤等存在可能性,但是我國龐大的外匯儲備抵禦這種沖擊綽綽有餘。另

外,如果美元幣值出現大幅波動,有可能使得人民幣匯率很難再持續盯住美元。最近2-3個月的進展表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波動越來越

大,而對一攬子貨幣匯率變動則越來越穩定。這實際是一個好現象,意味著匯率政策開始真正落實2005年提出的參照一攬子貨幣的有管制

的浮動,實際反而能增加匯率的穩定性。

閱讀全文

與李稻葵美國國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通脹保值債券收益率低於0 瀏覽:741
買國債一千萬五年有多少利息 瀏覽:637
廈大教育發展基金會聯系電話 瀏覽:175
廣東省信和慈善基金會會長 瀏覽:846
哪幾個基金重倉旅遊類股票 瀏覽:728
金融債和國債的區別 瀏覽:515
銀行的理財產品會損失本金嗎 瀏覽:8
債券的投資風險小於股票 瀏覽:819
鄭州投資理財顧問 瀏覽:460
支付寶理財產品分類 瀏覽:232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八條 瀏覽:856
文化禮堂公益慈善基金會 瀏覽:499
通過基金可以投資哪些國家的股票 瀏覽:943
投資金蛋理財靠譜嗎 瀏覽:39
舊車保險如何過戶到新車保險 瀏覽:820
易方達國債 瀏覽:909
銀行理財差不到交易記錄 瀏覽:954
買股票基金應該怎麼買 瀏覽:897
鵬華豐實定期開放債券a 瀏覽:135
怎麼查保險公司年投資收益率 瀏覽: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