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基金 > 蒋渭水文化基金会

蒋渭水文化基金会

发布时间:2021-03-06 11:57:13

❶ 台湾的历史文化

台湾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同中国大陆的渊源深厚而久远。在远古时代,台湾和大陆本来连在一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相连结的部分陆地沉为海峡,台湾遂成海岛。

台湾海峡的海底就像一条河谷,有向南和向北两大河系,这是当它还是陆地时,被河水冲击、侵蚀而形成的,最深处不过100米,大多数地方的深度只有50米,而在1.5万年以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

现代科学还证明,台湾不仅是东海大陆架的一部分,而台湾的基本地形,与大陆的地块相同,在地质成分上,是与福建、浙江两省相同的酸性火成岩体。所以,后来有人送给台湾一个雅号——“浮福建”,意思是说,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

从台湾岛的考古发现来看,祖国大陆的文化在旧石器时代就已传到台湾。台湾各地相继发掘出土的石器、黑陶、彩陶和殷代两翼式铜镞等大量的文物证明,台湾的史前文化与祖国大陆同属一脉。自有史籍记载以来,台湾的开拓、发展和疆域的完整统一,始终是与中华儿女的辛勤劳动和英勇捍卫分不开的。台湾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台湾的早期开发,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融汇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唐以后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

据古文献记载,中国大陆军民东渡台湾,垦拓、经营台湾岛,最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公元230年(三国吴黄龙二年),吴主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这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吴人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中,就曾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到了6世纪末、7世纪初的隋代,大陆和台湾的接触增多。据载隋炀帝曾3次派人到台湾,“访察异俗”,“慰抚”当地居民。是时,大陆和台湾已有贸易往来。此后由唐到宋的600年间,大陆沿海人民,特别是福建泉州、漳州一带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兵祸,纷纷流入澎湖或迁至台湾,从事垦拓。至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有军民屯戍。大陆和台湾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渐频繁。

元代进一步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公元1292年(至元二十九年),元世祖忽必烈派海船副万户杨祥、礼部员外郎吴志斗和珍部员外郎阮监到台湾“宣抚”。公元1335年(后至元一年),元朝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中国在台湾设立专门政权机构,也自此开始。

明朝以后,大陆与台湾的人民往来不绝。公元1402—1424年(明成祖永乐年间),航海家“三宝太监”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访问南洋各国,曾在台湾停留,给当地居民带去工艺品和农产品。至今民间传说高雄凤山的特产“三宝姜”,就是郑和遗留下来的。15世纪以后,倭寇不断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明朝政府在澎湖增设“游击”,“春秋汛守”;同时在基隆、淡水二港驻屯军队。

到17世纪20年代的明朝末叶,大陆居民开始大规模移居台湾,给台湾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以极大的推动。其时,福建人颜思齐、郑芝龙为抗拒官府欺压,率领闽粤居民迁居台湾,一面从事农耕、贸易,一面组织武装力量抗御倭寇和荷兰人的侵扰。公元1628年(明崇祯元年),时值福建大旱,百姓无以为生,郑芝龙(后官至都督同知)组织灾民数万到台湾,“使垦荒食力”,各地逐渐形成了许多村落。台湾自此进入了大规模的开发时期。

16世纪中叶以后,美丽富饶的台湾成为西方殖民主义者凯觎的对象。西班牙、葡萄牙等列强相继侵扰台湾,或掠夺资源,或进行宗教文化侵略,或直接出兵占领。17世纪初,荷兰打破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人的殖民霸权地位,来到东方,积极参加对殖民地的掠夺。它先后于1602年(明万历三十年)和1622年(明天启二年)两次侵占澎湖。1624年(明天启四年)。明政府出兵将荷兰殖民者逐出澎湖,俘获荷军主将,余众逃往台湾南部,侵占了大员(今台南市安平区)。两年后,西班牙人又从吕宋入侵台湾,占据了基隆和淡水一带。1642年,荷兰人夺取了西班牙人在台湾北部的据点,台湾自此沧为荷兰的殖民地。

荷兰殖民者盘踞台湾38年,先后在台湾修筑城和普鲁文遮堡(赤嵌楼),作为进行殖民统治的中心。但其占领区实际只有南部沿海有限的地区,以及北部的基隆、淡水两港,而且它的统治一直是极不稳固的。荷兰殖民者对台湾同胞进行残酷的盘剥,不断激起台湾人民的反荷斗争。1652年由郑芝龙旧部郭怀一领导台湾军民发动的起义,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群众曾一度攻克热兰遮城,6000人在起义中壮烈牺牲。这次起义愈发坚定了台湾同胞收复国土的斗争决心。九年以后,他们终于配合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虏,收复了台湾。

郑成功是郑芝龙之子。生于1624年,早年郑成功以厦门为根据地,起兵抗清,被明桂王封为延平郡王。因进攻南京受挫,后回师厦门,大修船舰,倾力筹划驱逐侵据台湾的荷兰人,收复国土。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农历四月二十一日,郑成功留下部分兵力守卫厦门、金门,亲自率领2.5万名将士及数百艘战船,从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向台湾进军。农历四月二十九日,郑军在台南鹿耳门内禾寮港登陆,在台湾同胞的积极支援下,与荷军展开多次激战,最后将荷兰殖民总督和残敌围困在热兰遮城内。郑成功在致荷兰殖民总督揆一的“谕降书”中严正指出:“然台湾者,早为中国人所经营,中国之土地也,……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在围城9个月之后,荷兰殖民总督于1662年(清康熙元年)农历二月一日不得不签字投降。自此,中国人民收回了被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台湾宝岛。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废除荷人的殖民制度。改赤嵌楼为承天府,置2县,设安抚司于澎湖,戍以重兵,总称台湾为东都。为纪念故土,改称热兰遮城堡为安平镇。同时实行屯田政策,令数万军眷随军赴各地大肆垦荒,在台湾南部和西部的琅 、彰化、云林、新竹等地形成一大批村镇。

但郑成功收复台湾不久,即不幸于1662年农历五月八日染病身亡,时年仅39岁。尔后,其子郑经,孙郑克爽前后治理台湾22年。郑氏祖孙三代治理台湾,奖励制糖、制盐,兴办工商业,发展贸易,开办学堂,改进高山族的农业生产方式。这些措施,推动了台湾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这在台湾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开发和发展时期,史称“明郑时代”。

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清政府派军进攻台湾,郑克爽率众归顺。自此台湾在清政府直接统治之下。

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之后,翌年在台湾设1府3县,隶属福建省。台湾重新纳入中国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与大陆的联系更加密切了,成为国家统一整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从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以后,出现了大陆居民再度大规模移居台湾的高潮,到1811年(清嘉庆十六年),不包括山地的高山族同胞,台湾居民已超过200万人,较郑氏父子治台时增加近10倍。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清政府陆续在台湾增设行政机构。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将台湾建为行省,派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刘铭传广招福建、广东等地居民迁台,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先后设立抚垦总局、电报总局、铁路总局、军械局、通商局、矿油局、伐木局等机构;修筑炮台,整顿防务;架设电线,创办邮电;铺铁路,开矿山,造商轮,发展工商业;兴建中西学堂,发展文化教育等。其中有些建设项目,在当时全国尚属创举。例如台湾铁路不但是全国最早的铁路之一,而且是中国自己集资修成的

清政府治理台湾的200余年间,台湾的封建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全省各地相继出现许多富甲一方的大地主大商人。但与此同时,台湾人民反抗清王朝暴政和封建地主剥削的斗争也不断高涨,且与大陆人民的反清斗争遥相呼应。事实表明,凡较大的起义组织几乎都是从大陆传入的。如1786年台湾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就是大陆人民的反清秘密团体“天地会”传入台湾后,由台湾“天地会”首领林爽文、庄大田领导的。起义军众达十数万。清政府调动浙江、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等数省兵力驰台镇压,历时1年2个月,始得平定。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前后,台湾天地会、小刀会,又与之呼应,多次起义。

台湾同胞富有高度的民族爱国精神。他们在反抗国内反动统治的同时,为了抵御外患,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起,台湾和大陆边沿各省份成为我国反帝斗争的最前线,直接承担着中华民族的忧患。在鸦片战争期间,台湾同胞动员组织了人数2倍于当地戍兵的抗英民团,并捐资输银,共赴国难。他们和官兵一道击退了入侵的英军,粉碎了敌人试图侵占台湾的阴谋,赢得了抗英斗争的胜利。当时台湾兵备道姚莹在其《奉逮入都别刘中丞书》中写道:“台湾擐甲之土,不懈于登陴,好义之民,咸奋于杀敌……卒得保守岩疆,而获安,未烦内地一珍一矢者,皆赖文武士民之力也”。鸦片战争之后,台湾同胞还先后击退了美国、法国和日本的多次入侵。

早在16至17世纪,日本就曾数次出兵窥伺台湾。19世纪后半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力图跻身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1894年它发动了中日战争(甲午之战),翌年3月攻占澎湖。腐败的清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台湾从而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开始了长达50年的日据时期。

日本占据台湾后,在台北设有总督府,作为统治台湾的最高机构。并在各地建立乡镇公所,实行警察、保甲制度,对台湾实施殖民统治和“皇民化”教育。同时,基于发展本国经济的需要,初时把台湾作为其发展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基地,使台湾加工工业和交通运输逐步得到发展。二次大战期间,日本为配合军国主义的南进政策,又进一步在台湾发展与军事有关的各类工业,扩大了工业在全岛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使台湾开始由传统的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逐步向半资本主义半封建的以工商业为主的社会形态转变。据统计,抗战结束前夕,台湾工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由20世纪初期的约占7%上升到约占18%。与此同时,台湾劳工阶级也在此转变中逐步萌芽发展起来。1920年,台湾约有劳工4万多人;至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增至8万余人;到了1943年,台湾劳工已达20余万人。

从1895年台湾沦失,到1945年重新光复的整整半个世纪中,不堪忍受亡国奴生活的台湾同胞,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保疆卫国,光复失地,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从而在中国人民抗战史上谱写了光辉而壮丽的篇章。

反对割台议和的斗争 1895年割让台湾的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出后,举国哗然,人人“痛心疾首”,万分愤慨。康有为、梁启超等集十八省举人千余人“公车上书”,反对割地求和,主张变法图强。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台籍进士、举人,联名上书清政府都察院,痛陈:“数千百万生灵皆北向恸哭,闾巷妇孺莫不欲食倭人之肉,各怀一不共戴天之仇,谁肯甘心降敌!”“以全台之地使之战而陷,全台之民使之战而亡……虽肝胆涂地而无所悔。”清廷各级官吏亦纷纷上书,陈述台湾为中国东南七省藩篱,“今日无台湾,明日即可无南洋;中国虽大,虽一日之间,可以瓜剖立尽”。谭嗣同怒斥清廷“一旦苟以自救”,举疆土而赠之于人,“其视华人之身家,曾弄具之不若”。台湾绅民电奏清廷:“割地议和,全台震骇。……臣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署誓死守御。设战而不胜,请俟臣等死后,再言割地……”。

马关条约签订之次日,全省同胞哭声震天,悲愤无可抑制的台北人民鸣锣罢市,民众拥围抚署,反对割台,并要求饷银不准运出,军械制造局不准停工,税收全部留作抗击日寇之用。丘逢甲等一批台籍士绅还试图以“自主”的办法抵抗日本的占领,建立“台湾民主国”,并要请政府台湾巡抚唐景崧任总统。《自主宣言》中称:“推拥贤者,权摄台政;事平之后,当再请命中朝,作何办理。”但随着唐景崧私自逃回大陆,12天之后,这个“民主国”即告解体。

武装抗击日寇占领 日军侵占台湾后,清政府敕令其驻台巡抚唐景崧等官员离台。台湾同胞纷纷拿起武器,自行组织抗日民军,保卫祖国疆土。他们持续进行了前后长达7年之久的武装斗争。

初时,台湾同胞在各地配合一度拒不奉诏的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等清军官兵在新竹、大甲溪、彰化、嘉义和台南一带与日寇拼死搏斗。他们手拿土枪和长矛,凭血肉之驱,前赴后继,猛扑敌寇。其中尤以彰化和嘉义保卫战最为激烈、悲壮,抗日民军首领徐骧等人、黑旗军的将领以及刘永福新军七星队的大部都壮烈牺牲。一个日本人当时记载道:“不论何时,只要我军(日军)一被打败,附近村民便立刻变成我们的敌人。每个人,甚至年轻妇女都拿起武器来,一面呼喊着,一面投入战斗。我们的对手非常顽强,丝毫不怕死。他们隐藏在村舍里,当一所房子被炮火摧毁,他们就镇静地转移到另一所房子里去,等一有机会就发动进攻。”

台南抗敌的最后阶段极为艰苦。清政府一再严令禁绝大陆各地支援台湾,黑旗军和民众军械粮饷俱绝,队伍饿极不能起。在此情况下,刘永福坚持抗日5个月后,不得不被迫登轮退返大陆。台南遂于1895年10月20日沦陷。至台南失守时止,台湾军民总共毙伤敌3.2万余人,占日寇侵占初期兵力的一半以上。

台南失陷后,台湾各地人民继续坚持武装抗日。他们在台北的深坑、云林铁国山,嘉义台南之间的番仔山、凤山附近及屏东潮州等山区先后建立抗日据点。抗日民军队伍少则数百人,多则数千人。他们进攻日寇军营,袭击日寇官署,抗击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疯狂扫荡,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简大狮是台北农民抗日武装的领袖之一。1896年元旦,他率领队伍同其他民众武装一道直袭台北,攻入市区。其后,简辗转至厦门。日寇杀其妻以泄愤,并向清政府将他本人索去。简就义前慷慨陈词:“我简大狮,系清国台湾之民。……日人虽目我为土匪,而清人应目我为义民。况自台湾归日,大小官员内渡一空,无一人敢出首创义举,唯我一介小民,犹能取胜众万余,血战百次。自谓无负于清。……愿生为大清之民,死为大清之鬼”。

辛亥革命前后的武装起义 在日本侵略者的残酷镇压之下,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经历了一个短暂的低潮时期。1906年以后,在祖国大陆兴起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影响下,台湾同胞又不断地举行爱国武装起义,反对日本的殖民统治。著名的有:1907年新竹的北埔起义;1912年南投的林圮埔起义;1913年的苗栗起义;

915年台南的西来庵起义等。其中苗栗起义是辛亥革命直接影响下较大的一次爱国抗日斗争。领导人罗福星是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派赴台湾的人员之一。罗以其家乡苗栗为据点,建立中国革命党台湾支部,在台北、基隆、桃园、台南等地发展组织,宣传革命,筹划起义。事败后近千人被捕,20余人惨遭杀害。罗福星就义前的绝命诗说:“海外烟氛突一岛,吾民今日赋同仇,牺牲血肉寻常事,莫怕生平爱自由。……背乡离井赴瀛州,扫空东庭指顾间,世界腥膻应涤尽,男儿不误大刀还。弹丸如雨炮如雷,喇叭声声战鼓催,大好头颅谁取去,何须马革裹尸回。”西来庵起义是爱国志士八清芳、江定、罗俊等人组织的。他们以台南西来庵等处为据点,训练骨干,筹划起义,号召全省同胞“奋勇争先,尽忠报国,恢复台湾”。参加者遍及台北、台中、南投、嘉义、屏东等地。因事机为日警获悉,余、江等率千余人临时举事,血战七昼夜。起义失败后八清芳等九百多人被处死刑,被日寇滥杀的群众竟达数万人,引起了世界震惊。

“五·四”以后的民族解放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俄国十月革命和祖国大陆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巨大潮流影响下,台湾同胞进一步掀起了有组织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并和祖国的革命斗争密切相联系,成为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一环。1920年1月,受“五·四”运动的直接影响,留日台湾籍青年学生产上先在东京创立“新民会”,并仿照北京的《新青年》发刊《台湾青年》杂志,进行民族主义思想的启蒙宣传。随后,留日和旅居北京、上海、广东、厦门、南京等地的台湾籍学生相继成立“台湾青年会”、“台湾学生联合会”,“中台同志会”等组织。1921年10月以蒋渭水为主联合林献堂等人于台北成立旨在“唤起汉民族自觉、反对日本民族压迫”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启蒙团体“台湾文化协会”,提出“反对民族差别”、“反对奴化教育”,“获得参政权”等口号。广东中山大学等校的台籍学生在郭沫若等人影响下,建立“广东台湾革命青年团”。在该团发表的《告中国同胞书》中呼吁:“勿忘台湾”,“台湾乃中国之台湾,民族乃中国之民族,土地乃中国之土地”。在这同时,台湾各地农会和各种工会组织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起来。1928年4月,在大陆的台湾籍中国共产党党员和留学日本的共产主义者,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于上海成立了台湾的党组织,即日本共产党台湾民族支部。台湾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民众党亦登上政治舞台。各派政治力量急速组合。台湾历史上首次出现了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局面。同年底“台湾农民联合会”领导下的会员达3万多人。各种工潮此起彼伏,工人的阶级意识迅速提高。他们把自身的经济利益同民族的阶级的利益结合起来,提出了“支持中国工农革命”、“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鲜明的战斗口号。

在台湾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鼓舞下,居住在台中浊水溪上游雾社的高山族同胞,因不堪日寇的奴役和压迫,于1930年10月27日举行武装暴动。这就是震憾中外的雾社起义。他们在捣毁十几处日寇警察分所之后,退入深山,同6000多名日本军警激战20余天。许多高山族妇女,为激励丈夫杀敌而无后顾之忧,集体跳下悬崖。最后高山族同胞弹尽粮绝,起义领袖等自戕以殉。

高涨的民族民主运动猛烈地冲击着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1931年夏,日本殖民统治者对台湾同胞开始全面大镇压,实行白色恐怖。无数台湾同胞、爱国进步人士被囚人铁牢,惨遭迫害。但是,台湾人民并没有被法西斯暴行所征服,他们继续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直到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根据历史的事实,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协定重新肯定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中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后又有苏联参加签署的《波茨坦公告》中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的艰苦抗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终于同全世界人民一道,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使台湾重新回归祖国的怀抱,结束了台湾同胞蒙受日本帝国主义奴役的屈辱历史。同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北举行台湾省日军受降仪式。会后台湾省行政长官代表中国政府正式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所属的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置于中国主权之下。台湾全省同胞欣喜若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祭告祖先,通宵欢饮。台北市各界民众数万人举行环市大游行,欢呼回到祖国的怀抱,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实现民主,建设独立、自主和富强的新中国;但是依附于美国的国民党政府却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共内战。它一方面大举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解放区,一方面对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疯狂搜刮、大肆迫害,企图把中国重新拖回黑暗的世界。这就不能不激怒了全国人民,迫使人民起来与之进行坚决斗争。1947年2月28日,在全国民主革命的高潮下,台湾全省人民举行了反对国民党政权的武装起义。“二·二八起义”得到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深切同情。中共中央给予热烈支持,指出:“台湾人民的武装自卫乃是被迫的,是必要的,是正义的,是正确的”;宣布“解放区军民必定以自己的奋斗来声援你们,帮助你们。”“二·二八起义”在国民党政府的血腥镇压下虽然失败了,但它又一次表现了台湾同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1949年10月1日,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国民党政府,新中国宣告诞生。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在祖国大陆解放的前夕,蒋介石以及国民党的部分军政人员跑到台湾,他们依靠美国的庇护与支持,在台湾维持偏安局面,使台湾与祖国大陆再度处于分裂状态之中。

❷ 蒋渭水的监禁生涯

1920年,台湾同胞为了向殖民统治的日本政府争取民主自由,发起一波波政治社会运动。反日殖民统治先驱蒋渭水及革命同志多次被捕。 在当时被称为“阎罗殿”的“北警署”,初建时为两层楼,战后加建三楼,建筑配置采L形。宁夏路一侧的建筑末端设有拘留所,内有七间呈扇形分布的拘留室、收容室、两间留置室,还有一间高约一百二十公分、半坪大的地下“水牢”,用来封关当时的重刑犯。文史学者庄永明表示,“北警署”为了让犯人吐实,将人关入水牢,并在牢中注水,水淹及颈。
据蒋渭水裔孙蒋朝根透露,蒋渭水入狱时,备受狱中“鲈鳗”(即流氓)礼遇,许多鲈鳗头见了蒋渭水,还以“文化头来了”称呼他。蒋渭水也曾将这里牢狱生活当成是人生的另类体验,写下《北署游记》,并在台湾民报发表,成为台湾首见的狱中文学。
从《蒋渭水全集》中的《快入来辞》章节,描述“入狱可以修身养性,磨练心智”,也可得以窥见蒋渭水在狱中悠闲的一面。 “每天等着会见最爱的好朋友‘太阳君’,在这狱里,我终日恋恋不能舍离,最爱的,就是太阳君……太阳君也就欢喜来了,我就接吻他、拥抱他、连书都不要读了……我的心融和在太阳的光芒中,宛如羽化登仙一般哩。”
蒋朝根说,许多囚犯身陷缧绁难免身形消瘦,狱中的蒋渭水却是“视入狱如入学”,还是增胖第一名。自1920年起参与台湾政治社会运动的蒋渭水,于1931年过世期间曾入狱十余次,入狱最多曾胖过4公斤。
根据蒋渭水的日记记载,由于狱中米饭不足,蒋渭水嚼着米饭,若咬到小碎石粒,深怕吐出石粒,也把米饭一起吐了出来,浪费粮食,于是将米粒、石粒通通吞下肚,当做是补充“钙质”。

❸ 日本殖民时期的台湾政党有哪些状况如何

1927年,是台湾人非武装抗日政治运动的分水岭。在此之前,知识菁英团结在「台湾文化协会」共同的旗帜下,从事文化启蒙,以唤起民众反抗日本殖民统治。在此之后,则因理念不同而分裂成不同的阵营。

右翼菁英认为台湾的资本主义社会尚未成熟,因此应该先从事民族运动,扶持本地的资本家,以对抗日本帝国主义。他们设置台湾议会,使台湾资本家及人民取得政治权力,进而达成台湾自治的目的。

左翼菁英则认为,资本主义在台湾已经相当发达,无论是日本或台湾资本家,都压迫著台湾的劳工及农民,因此要使台湾人民获得真正的解放,工农无产阶级不应与资产阶级合作,必须坚持阶级斗争的路线,以期得到日本及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支援,而成为世界革命的一部份。

1927年1月3日,台湾文化协会临时代表大会,以连温卿为首的左派取得台湾文化协会的领导权,开始调整文协的策略,朝向社会主义阶级斗争路线,造成右派人士的不满,林献堂、蒋渭水、蔡培火、陈逢源等纷纷出走,图谋另组政治团体。

同年2月,蒋渭水提议筹组「台湾自治会」,获得右派人士的赞同,却因「自治」等纲领过於敏感而遭到台湾总督府反对,并提出警告说:「总督府绝不允许组织任何民族主义的政治团体。」

5月时,蒋渭水、蔡培火、谢春木等又提出新政党方案,党名改为较温和的「台湾革新会」,并以蔡培火为代表,向总督府备案,但总督府仍以部份网领内容不妥为由,加以反对。於是又再更名为「台湾民党」,并於台中召开「台湾民党成立大会」,但仍遭到总督府的禁止处分。

蒋渭水等人不屈服,6月27日再度集会,通过成立「台湾民众党」的提案,并避提民族主义的纲领,由谢春木向总督府备案。总督府认为台湾民众党主张的议会路线,符合日本政府的对台政策,且民众党的成立可以牵制左倾的「新文协」,因此未再反对民众党的成立。7月10日,台湾民众党举行创立大会,台湾第一个现代政党终於正式诞生。

台湾民众党成立之初,内部即出现蔡培火的「议会路线」与蒋渭水的「民族主义路线」的分歧。蔡培火的议会路线(包括林献堂、陈逢源等人),受到中国梁启超及日本国内民主运动的影响,属於「保守的改良主义」,沿续「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的传统,强调以合法的方式,追求政治改革,以建立台湾议会,促进实现台湾自治为目的。

蒋渭水则受到当时中国国民党民族革命运动的影响,主张民族解放运动。孙中山在1914年提出的「联俄、容共、扶持工农」的主张,也深深影响蒋渭水,因此蒋渭水亦强调民族运动须团结社会各个阶级,尤其是工农群众的力量。蒋渭水支持工农路线,使其政治倾向属於中间派,既右又左,希望扩大群众基础,以壮大民族运动。

蔡培火派与蒋渭水派虽然主张不同,但在「新文协」(左派夺权之后的文化协会)的阶级斗争路线竞争及总督府的政策压力下,两派相互容忍,共同合作,使台湾民众党能够顺利的创立。

图:「台湾工友总联盟」在台北市蓬莱阁举行成立大会(1928年)

民众党成立后,积极举办巡回的「民众讲座」,与新文协的「文化讲座」展开竞争。当时,《台湾民报》股东多为地主及资产阶级,政治立场与民众党接近,而成为民众党掌握的媒体。新文协则另外发行《台湾大众时报》,相互抗衡,并发起拒买《台湾民报》的运动。

民众党与新文协的矛盾愈为尖锐,虽然彼此曾考虑停止对立,建立「统一战线」,但终因政治基本理念的冲突而合作破局。

当时的农民运动,在简吉、赵港等人领导下「台湾农民组合」,已在全岛各地蓬勃发展。劳工运动的领域则尚待开拓。「新文协」积极推展劳工运动,在连温乡奔走下,1927年3月,「台北机械工会」成立,成为台湾第一个工会组织,后来陆续在各地建立了一些工会组织。然而由於新文协的激进路线,接连几次抗争活动,遭到总督府镇压,连温卿、王敏川等干部遭到检束,或被逮入狱,或逃亡中国。新文协会务陷於停顿,所领导的劳工运动也无以为继。后来整个劳工运动都统合於蒋渭水所领导的民众党之下。

蒋渭水在民众党成立后,即致力於发展劳工运动。新文协受到总督府压制后,蒋渭水成为劳工运动的重要领导人。1928年2月19日,台湾29个工会组织於台北市蓬莱阁举行「台湾工友总联盟」成立大会,成为台湾第一个全岛性的工会组织。在蒋渭水指导下,至1928年底,全岛工友会已扩展至69个团体,曾发动十余次罢工,劳工运动继农民运动之后,亦开始蓬勃发展。

图:台湾民众党第二届党员大会(1928年7月)

蒋渭水积极发展劳工运动,虽然扩大了民众党的影响力,却也使党内路线冲突浮上台面。蔡培火所代表的议会路线反对这种蒋渭水的「左倾路线」,然而蒋渭水的路线却获得大多数党员的支持。

1928年7月民众党举行第二届党员大会,蒋渭水取得领导权。於是以议会路线为主的右派人士如林献堂、蔡培火、蔡式谷、陈逢源等人纷纷退出党内决策核心。

1929年2月,「台湾农民组合」遭到总督府大逮捕,「新文协」亦受到波及,而趋向沉寂,民众党成为抵抗总督府最有力量的政治团体。蒋渭水积极吸收左翼菁英加入民众党,同时著手进行修改党纲。 1929年10月17日,民众党召开第三届党员大会,蒋渭水提出了「以农工阶级做为全民运动的中心,来进行民族运动与阶级斗争」的主张。

由於民众党左倾化愈来愈明显,党内右派无法容忍,林献堂、蔡培火、陈逢源等终於出走,於1930年起,另外筹政治团体,其间双方多次会谈,希望避免分裂,但无法达成共识。右派人士终於脱离民众党,於1930年8月另组「台湾地方自治联盟」。

右派出走之后,蒋渭水因应外在情势的变化,在1930年12月的中央常务委员会议中,提出修改党纲的计划,确立民众党朝工农运动发展。

1931年2月18日,民众党在本部召开第四届党员大会,党员以压倒性的票数通过党纲修正案。这时在会场外监视的台北警署署长得知党纲通过后,立即率员警进场,以民众党违反法令,宣布政党解散处分。员警立即逮捕蒋渭水等16名干部(三天后释放)。成立仅三年六个月的台湾民众党至此遭到解散的命运。

事后,蒋渭水、谢春木、陈其昌、许胡、廖进平、张晴川等干部发表联合声明,强调:「台湾民众党虽死,但台湾人依然存在,只要专制政治存在一天,解放运动也依然存在一天。」

民众党遭解散之后,蒋渭水仍积极奔走,图谋再起;但几个月之后,蒋渭水突然感染伤寒,於8月5日,骤然病逝。蒋渭水临终遣言:「台湾社会运动已进入第三期。无产阶级胜利迫在眉睫,凡我青年同志务须极力奋斗,旧同志亦应倍加团结,积极援助青年同志,切望为同胞解放而努力,实所至望。」

由於伤寒为法定传染病,蒋渭水的遗体迅速於当日火化。8月23日,党内同志在大稻埕举行「大众葬」,大稻埕商店休市哀悼,5,000名群众加入送葬的行列,台北警署派出数十名警察监控送葬场面。当时有一位民众以摄影机拍摄下大众葬的过程。这段影片,在70多年之后,由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购得版权,列为历史文化资产加以珍藏。

图:台湾民众党遭解散处分,干部出狱於党本部最后留影纪念(1931年2月)

台湾民众党是台湾第一个政党,蒋渭水是最主要的领导人物。蒋渭水以孙中山为师,效法中国国民党的民族解放运动。民众党的党旗,红蓝白三色,与中华民国国旗有几分相似。因此蒋渭水又有「台湾的孙中山」之称。

1929年以后,蒋渭水领导的民众党逐渐由右翼走向左翼路线,有其时代的背景。1928年以后,全球经济逐渐不景气,台湾受到波及,面临米价下跌、工资滑落、失业率上升等社会问题。1929年,景气持续恶化,导致10月29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股市重挫,引发全球性的经济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面临经济不景气的打击与政治动荡。

这一情势的转变,激励了社会主义信仰者,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已发展至最末阶段,即将面临崩溃。左翼运动团体都倾向采取更激进的革命路线,以迎接社会主义时代的来临。殖民地台湾的知识份子无可避免地受这股思潮的影响,而更积极对殖民政府展开对抗行动。

图:台湾民众党党旗

1929年经济大萧条对世局影响深远。德国、日本、义大利因国内资本主义危机则导致极端右派的法西斯主义兴起,建立军国主义体制,并对他国进行侵掠,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二次大战结束之后,资本主义国家与共产主义国家形成冷战对峙。中国建立了共产主义政权,而中华国民国政府则转进台湾,以台湾为复兴基地,台湾海峡成为冷战的最前线。

反共的国民政府在岛内实施军事戒严,展开肃清左派份子及社会主义思想,自1920年代以来,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台湾左翼知识菁英,纷纷被以「共谍」的名义遭到杀戮或整肃。影响所及,他们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历史因此而遭到长期的冷落与忽视。

即使是像蒋渭水这样一个对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有深厚情感认同的抗日领导人物,也遭到了冷落的命运。直到半个世纪之后,国民党在台湾失去了政权,才终於开始重新认识这段被冷藏已久的台湾历史。

❹ 台湾新文化运动

从19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是帝国主义者殖民统治的高峰时期,殖民政策固然瞄准经济因素,但是无论在物质或精神层面,殖民领域的扩大,都被认为是某一民族显示其优越于其他民族的显著标志。1895年,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战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依照当时的国际认知,台湾既已成为附属于日本的殖民地,那么殖民地的人力、物力及行政权力皆由日本支配,台湾在世界版图的定位就是“日属台湾岛”,这与“荷属东印度群岛”的性质是相同的。
日治时期,台湾抗日民族解放运动大体分为武力反抗与非武力反抗两个阶段。在1895年至1915年以武力抗日为主的二十年间,台湾人民武装抗日的暴动不计其数,其中给日本帝国主义以重大打击的就有几十次之多。
1911年,梁启超造访台湾,广与台湾各界反日志士晤谈,发表了自己对台湾前途的政见。他认为武装抗日斗争牺牲惨重,而取得胜利的希望则极其微茫,因此建议林献堂等转入非武装抗日斗争。同时建议,为争取台湾自治,争取民权,还应广泛团结日本的进步人士,取得他们的认同与支持。梁启超曾经是“维新”派的重要成员,“百日维新”失败后的1899年至1902年间,他接连提出政治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口号,来宣扬自己的政治、文化主张。访台期间,他的这些思想广为传播,在知识界引起很大轰动。其影响之深,确为台湾的启蒙运动播下了进步的种子。
之后,随着对台湾殖民统治的逐步确立,日本侵略者又交替使用剿抚并用的殖民政策。与残暴苛刻的政治统治、敲骨吸髓的经济掠夺同步,赤裸裸的差别教育制度与强迫同化政策纷纷出台,这在世界殖民史上都属罕见。尤其是其推行的“皇民化运动”,强迫台湾人民使用日语,改用日本姓名,改奉日本天兆大神等等,妄图以此消灭台湾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妄图从民族认同的根基上,摧毁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的血脉联系。面对抗日的新形势、新特点,为保存抗日力量,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台湾人民的抗日民族解放运动开始转变斗争方式,进入了非武力反抗的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首先兴起的就是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台湾新文化运动。
受世界进步思潮和祖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冲破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抑,开始实行根本性变革的台湾新文化运动,是台湾非武力抗日解放运动的中坚。发轫于1924年间的台湾新文学运动,则是台湾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台湾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宣告了台湾旧文学的终结和新文学的起始。另外,就用文学来唤起民众的社会功用的层面来看,这场文学的改革运动还具有工具性的意义,旨在运用一种简明的文体,启发民智、振奋民气。因此台湾新文学运动首先由语文的形式改革开始,尔后渐及文学的内容及理论建设,其间虽有日本殖民政府的刻意打压及旧文坛的垂死挣扎,但还是最终击败了旧文学,谱写出台湾文学新的篇章。
张我军恰逢其时,被称为“新文学运动的奠基者”、“急先锋”、倡导和推动台湾新文学运动的旗手,他的文学创作始于旧诗,且热衷于中国传统旧诗词的学习和钻研,但却在1924年开始撰文抨击旧诗坛,讥之为“败草丛中的破旧殿堂”。他之所以由一个旧的传统文学的爱好者而变成一个新文学的急先锋,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台湾在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之后,便有相当数量的青年赴日留学。他们目睹了“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发展,切身体会到自由民主思潮对社会的冲击。“早在1775年,北美大陆上,针对宗主国英国政府的苛政,已经展开了独立革命运动,根据民主主义原则,即《独立宣言》,连续进行了八年的艰苦斗争之后,赢得了光荣的独立。1787年的法国大革命,在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下推翻了封建专制社会,把《独立宣言》思想发展为《人权宣言》(人类和公民的权利宣言),明确地宣示了人民主权和保障基本人权的原则。在震撼世界的这种革命影响下实现的明治维新,其任务就是根据法国大革命所提出的《人权宣言》的理想,来打破封建制度。”〔日〕西方信纲等著、佩珊译:《日本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225—226页。台湾留日学生受到日本化了的西方新思潮的启发与刺激,怀着对祖国大陆和台湾故土的忠诚,群情激愤,却又苦于无路可循。台湾日治的第十六年(即1911年),中国大陆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胜利,推翻大清帝国,建立中华民国。“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是新旧转变期中的意识反映,也可以说是新文化运动。三民主义的鼓吹和国民革命的胜利,粉碎了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建立了所谓自由平等博爱的中华民国。”李何林:《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重庆生活书店1946年2月版,第2页。
台湾与祖国大陆同属炎黄子孙,自开拓以来即延续着坚毅不屈的民族精神。祖国大陆的情势发展和前途自然受到一衣带水的台湾同胞的热切关注。辛亥革命成功的消息传来,日治下的台湾同胞无不欢欣振奋,同时也鼓舞了他们的民族复兴心志。加之日本殖民者对台湾的苛虐统治,遂使台湾人民的民族运动最终演化为普遍性的社会运动。因此,正当祖国大陆轰轰烈烈地开展民族主义国民运动之时,台湾的民族运动也愈演愈烈,终成燎原之势。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的热血青年,张我军在台湾民众争取民族解放的运动中当然不会置身事外,从他为孙中山先生所写的悼词及稍后于《台湾民报》发表的《随感录·长使英雄泪满襟》等文章来看,中国国民革命确实对他的心灵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指引着他为自由和正义而振臂疾呼。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由于主要参战国疲于应对战争,暂时松懈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中国由此获得了发展经济的机会和空间,也导致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与发展,它预示着民族精神新的觉醒和由此而发的文化冲突。这时,1917年,“阿芙乐尔”舰上一声炮响,列宁领导的工农大众推翻了沙皇统治,俄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十月革命”。这次革命把世界各地的民族、民主革命推到了新的高潮。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总统威尔逊宣布“十四点原则”(The Fourteen Points),其中有关民族自决的主张促成了战后民族主义的发展十四点原则中有关民族自决之条款如下:第十点:奥匈帝国所属各民族,给予最自由的民族自决之机会。第十一点:巴尔干各国之独立与主权完整由国际予以保证。第十二点:鄂图曼帝国中之非土耳其民族则给予民族自决之机会。第十三点:重建波兰。见林柏维《台湾文化协会沧桑》,(台北)台原艺术文化基金会·台原出版社1993年版,第24页。。民主浪潮波及全世界,东欧新兴国家根据民族自决原则,为争得高度自治乃至独立而纷纷展开民族自决运动;英法等国的殖民地及东方各被压迫民族,也高张民族主义的大旗,独立斗争此起彼伏。1919年,朝鲜爆发了“三一”民族独立大暴动,形成大规模的抗日运动,最终赢得日方答应其初步自治的承诺。此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也受到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影响,兴起民主主义运动,掀起大正民主思潮,其中又以吉野作造强调主权在民的“民本主义”影响最为深远。受这些世界性民族自决主义潮流的鼓舞,尤其受到同为日本殖民地的朝鲜以强硬态度要求民族独立而不惜流血革命换来初步自治事例的刺激,台湾知识阶层敏锐的民族意识受到极大的启发。于是,台湾有识之士,开始思考“台湾向何处去”。大战末期,一些台湾知识分子曾多次集会,就该议题进行磋商。其中以林献堂主持的讨论最为著名。1918年夏,林献堂在日本东京神保町中华第一楼宴请台湾留学生,二十余位代表列席了会议,与会者群策群力,以“对于台湾应当如何努力”为题,各抒己见。虽然此次会议并没有为台湾的发展方向找到切实可行的明确道路,但由此而激发起的台湾人民的斗志和向心力,对以后的斗争却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此后,在大陆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特别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和鼓舞下,台湾的留日学生及爱国人士在东京先后组织了“声应会”、“启发会”、“新民会”、“台湾青年会”等民族解放运动的团体。开展了“六三法案撤废运动”、“台湾议会设置运动”等爱国运动。并仿照大陆《新青年》创办《台湾青年》,宣传民主进步思想。到1921年,这种爱国的民族解放运动由日本回到了台湾岛内。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1921年1月,在林献堂的支持下,由蒋渭水策划领导成立了“台湾文化协会”。此后,“台湾青年体育会”、“台北青年读书会”等致力于民族解放运动的团体相继成立。张我军参加了以上两个组织的活动,并被日本警察列为此地两社团六十六名积极分子之一。尽管日本殖民者对台湾人民实行武装镇压与鼓吹内(日)台融合等软硬兼施的政策,妄图瓦解台湾人民的反抗意志,但台湾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未停止,当武装反抗陷入低潮以后,以文化为武器的抵抗运动却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台湾新文学也“就是在这种由武装抗日转入非武装抗日,在政治、文化抗日日趋高涨的形势下,在历史和时代的呼唤声中,在人民和土地的渴盼与期望中,作为人民的心声、抗日的武器、时代的宠儿诞生了” 。(古继堂:《台湾小说发展史》,春风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16页。)
张我军对台湾新文学的倡导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起来的。

❺ 洪瑞襄的演艺经历

毕业于实践家专三专部家政科,毕业后加入台北爱乐合唱团。1992年至1996年间曾随台北爱乐巡回国外演出,平时则以二重唱方式在餐厅驻唱。1995年加入果陀剧场,参与音乐剧演出。
1998年至2001年,加入连芳贝指导的音乐剧坊合唱团。2001年,开始参与电视剧的演出。2006年开始,参与“音乐时代剧场”制作的音乐剧《世纪回眸─宋美龄》、《四月望雨》、《隔壁亲家》、《渭水春风》演出,都有突出的表现。尤其演活蒋渭水的如夫人陈甜女士,更得到包括国家元首和广大戏迷的赞赏与喜爱。
2012年3月23日晚上11点,警方于新北市林口区,发现她的遗体,死亡时间约两天,死因研判是烧炭自杀,得年四十四岁。
洪瑞襄曾有过一段婚姻,前夫为导演王道南,两人无子。现任男友为演员林鸿翔。 1992年
进入【台北爱乐合唱团】,担任女高音。
扮演文化大使的角色, 经常随爱乐合唱团代表国家远赴世界各地演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以二重唱方式在北部各知名民歌餐厅驻唱。
10/13~15 瑞襄进入爱乐后的第一场音乐会- 台北爱乐合唱团、台北市立交响乐团及新古典舞团合作的舞作《布兰诗歌》并于各大城市巡回演出。
1993年
7月 台北爱乐合唱团应邀至美国参加『亚特兰大国际合唱音乐节』, 是唯一获得在场听众起立鼓掌的队伍, 并于纽约、洛杉矶等地举行巡回演唱会。
1994年
8月 台北爱乐远赴奥地利维也纳、英国剑桥、伦敦等地巡回演唱, 并参加奥地利爱森斯塔『古典音乐节』、 韩国『汉城世界合唱节』的演出,荣获 KBS﹝韩国国家广播公司)独家转播介绍。
1995年
通过甄选加入【果陀剧场】
7月 应邀与亚洲青年管弦乐团在香港及台北地区演出「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
08/04 瑞襄的第一出舞台剧: 【果陀剧场】-作品十七《大鼻子情圣-西哈诺》/女主角:宋雅 台北.国家戏剧院 首演 该剧被媒体评论为「舞台剧制作之最」, 动员两百多名幕前幕后创作及演工作人员,成功地为音乐剧制作定立新标竿。 首度获中国时报十大表演艺术奖。
9月 前往参加德国慕尼黑参加『国际合唱音乐营』音乐会及 拉脱维亚里加第四届『国际室内合唱节』。
11/16 果陀剧场--作品十八【完全幸福手册】-台北 .国家戏剧院 首演
12/25【卡尔奥福 百年诞辰纪念音乐会】合唱《布兰诗歌》。
1996年
04/19 果陀剧场--作品十九【淡水小镇】第三版--台北.国父纪念馆 首演 果陀八年来,首度受邀远赴洛杉矶、旧金山、温哥华等地演出。
05/11 【台北爱乐少年及儿童合唱团】-【孟母三迁-老鼠妈妈也搬家】/女高音独唱 。
07/06~10 【台北爱乐少年及儿童合唱团】-【孟母三迁-老鼠妈妈也搬家】台中、高雄巡回演出。
8月 应世界合唱联盟(IFCM)之邀, 参加澳洲雪梨『第四届世界合唱节』(每三年举办一次),演出《台湾合唱精华》 为来自世界各国代表二十六团队中之一。世界合唱音乐节素有「合唱界的奥林匹克」之称, 能获邀参加的难度很高,此次是爱乐第二次申请,首度入选。 。
11/15 果陀剧场--作品二十一【开错门中门】-台北.国父纪念馆 首演
1997年
【映象中国】演唱专辑荣获新闻局第八届(八十七年)『金曲奖』: 最佳演唱人、最佳唱片制作及最佳古典唱片三项大奖。是谓代表台北爱乐推向国际的定位作品。
04/20 【国家音乐厅】爱乐25周年音乐会「飞跃四分之一世纪」。
05/25 【国家音乐厅】黄河大合唱。
7月 应邀至匈牙利布达佩斯与当地著名合唱团、交响乐团合作 于欧洲首演钱南章教授改编之原住民歌谣组曲【马兰姑娘】音乐会。 【马兰姑娘】专辑曾获第九届金曲奖「最佳作曲人」。
7月 参加丹麦『哥本哈根合唱节』演出五场音乐会。
8月-9月台北爱乐响应政府「艺术下乡」及「小区整体营造」之政策, 前往国内各地文化中心、乡镇及离岛巡演,获得广大回响。
10/31【国家音乐厅】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之合唱。
1998 年
4月-5月 台北爱乐--【带我去百老汇--音乐剧与迪斯尼之最】全省巡回八场。
11/20~22 【果陀剧场】-作品二十五 狂欢歌舞剧【天使-不夜城】/雪儿-- 台北.国父纪念馆 首演- 该剧为果陀连续第三次获中国时报年度十大表演艺术节目。 并获当年晶球奖最佳戏剧、导演及男主角奖。
11/24~27 果陀剧场--【天使-不夜城】-- 台北.国父纪念馆
12/30~31 果陀剧场--【天使-不夜城】-- 台中.中山堂
1998~2002 加入连芳贝老师所领导的【音乐剧坊合唱团】后, 致力于演唱百老汇音乐剧以及迪斯尼卡通经典名曲。 曾饰唱的角色包括:《西贡小姐》-Kim、《悲惨世界》-艾潘宁、 《小美人鱼》-爱丽儿、《木兰》-木兰、《美女与野兽》-贝儿等等。
1999年
1999 果陀歌舞年
1月 【音乐剧坊】-与芝加哥大众管弦乐团合作【音乐剧万岁】全省巡回演出八场
01/09~10 果陀剧场--【天使-不夜城】-- 台南成功大学.成功厅
01/14~15 果陀剧场--【天使-不夜城】-- 高雄.至德堂
03/19~21 果陀剧场---10年果陀音乐献礼 作品二十六【大鼻子情圣-西哈诺】经典演唱会/宋雅。台北.国父纪念馆 首演
04/01 果陀剧场--【大鼻子情圣-西哈诺】经典演唱会--台中.中兴堂
04/17 果陀剧场--【大鼻子情圣-西哈诺】经典演唱会--高雄.至德堂
5月 音乐剧坊--创团首演《台北百老汇1999---回顾音乐剧的荣耀》-- 台北.国父纪念馆
05/14~16 及05/19~23 果陀剧场--作品二十七【吻我吧!娜娜】新世纪沸腾重演版/贾美美。 台北.国父纪念馆 首演
06/03 果陀剧场-【吻我吧!娜娜】新世纪沸腾重演版-- 台南文化中心
06/19 果陀剧场- 【吻我吧女!娜娜 】新世纪沸腾重演版 --高雄.至德堂
06/26~27 果陀剧场- 【吻我吧!娜娜】新世纪沸腾重演版--台中.中兴堂
07/30~08/04 果陀剧场--作品二十八 精灵狂想歌舞剧【东方摇滚仲夏夜】/海莲 。 台北.国家剧院 首演
08/21~22 果陀剧场--【东方摇滚仲夏夜】--台中.中山堂
08/27 果陀剧场--【东方摇滚仲夏夜】--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10/01~3果陀剧场--【东方摇滚仲夏夜】--台北.国父纪念馆 共五场
12/12 【音乐剧坊】受邀演出-台北爱乐电台主办《飞利浦城市公园音乐会》--大安森林公园
12/25~26 【音乐剧坊】-《夜尽天明--爱 希望 百老汇》---新竹.清华大学
2000 年
01/22 【音乐剧坊】-《夜尽天明-爱 希望 百老汇》--台北.国父纪念馆
02/22 【音乐剧坊】受邀演出〈经济部暨工商协进会89年与友邦驻华使节暨商务代表迎春晚会 -晶华酒店
04/08~9 【音乐剧坊】- 与【国家音乐厅交响乐团(NSO)】合作 《真善美 The Sound of Music 》/女主角:玛丽亚--台北.国家音乐厅
03/11 【音乐剧坊】受邀演出-〈中华民国内分泌暨糖尿病学会成立20周年欢迎晚宴〉--凯悦饭店.宴会厅
04/28 【音乐剧坊】受邀演出-〈华冈扶轮社第九届授证典礼〉--福华饭店
05/21 【音乐剧坊】受邀演出-《初夏青春歌舞剧音乐会》--台北.松山烟厂
06/26~27 【音乐剧坊】-《 百老汇黄金年华 1》--台北.国家音乐厅
11/15-19 大风音乐剧场--【睡美人】/爱劳拉公主--台北国家戏剧院-- 【睡美人】获选中国时报年度十大表演节目。
12/25 主唱【公共电视】年度大戏《大医院小医生》 片尾曲:〈说给汪洋〉 2001 年
03/01【音乐剧坊】受邀演出--〈生活工场〉百店庆晚宴
03/19 参演第一部电视连续剧: 大爱剧场--【咏-真情回味】 女主角:林月珠/主唱:《梦中游》
04/23 大爱剧场--【阿母醒来吧】/阿慧 -
04/27~30 大风音乐剧场--【胡桃钳】/克拉拉-
05/18~19 音乐剧坊--【迪斯尼抱抱--卡通名曲总动员】-台北.国父纪念馆
10/26 音乐剧坊--【迪斯尼抱抱--卡通名曲总动员】加演--台北.国父纪念馆
12/09 大爱剧场 --【燕子啊】/女主角:范秋燕
2002 年
03/20~21 音乐剧坊--【百老汇黄金年华2〈爱情篇〉 What's Love 】-台北.国家音乐厅
05/24【音乐剧坊】受邀演出--大叶大学.红城艺文系列音乐会
07/25 大爱剧场--【闻风而来】/秀桂-
08/02~04 大风音乐剧场--【威尼斯商人】/洁西卡--台北.国家戏剧院 -
08/10~11 音乐剧坊 &台北打击乐团--【逍遥音乐游-- 当音乐剧遇上打击乐】--台北.国家音 乐厅
08/22~25 大风音乐剧场--【威尼斯商人】/洁西卡--台北.国家戏剧院
11/19 大爱剧场--【锦贵】客串演出--静映师姐 -
12/06 硬底子音乐网--Koji 来台十年音乐会 【 Come Together】-
12/14 台北爱乐--【迪斯尼˙百老汇˙圣诞快乐 岁末音乐会】
2003 年
01/17~19 大风音乐剧场-【经典大风-四部亲子音乐剧选粹】/爱劳拉、克拉拉、小红帽、洁西卡-
02/21 大爱剧场--【新芽】/秀英- 04/5~27 莲华普门--【大唐西域记】女主唱 -
06/28 大爱剧场--【四重奏】/ 女主角之一:陈满-
09/11~14 大风音乐剧场--【梁祝】/银心 --台北.国家戏剧院-
09/23~25 莲华普门--【孔子 2003 】/梦儒--
09/27 慈济-「悲愿、善念、和平、爱」爱洒人间音乐会-洛杉矶.环球影城希尔顿饭店-
11/14~19 爱乐剧工场--【魔笛狂想】-共六场/女捕鸟人:帕帕基娜--台北.国父纪念馆-
2004年
01/09~11 大风剧场--【睡美人】勇气之爱版/紫丁香皇后、爱劳拉公主--台北. 新舞台-
01/17~18 爱乐剧工场--【魔笛狂想】/帕帕基娜--新竹县文化局演艺厅
01/29~30 爱乐剧工场--【魔笛狂想】/帕帕基娜--高雄.至德堂
02/03~4 爱乐剧工场--【魔笛狂想】/帕帕基娜 --台中.中山堂
02/21 举办个人首次演唱会-【襄音相随】-台大回廊咖啡-
4月 国立中正文化中心 & 音乐剧坊 合作音乐剧: 【真善美】/女主角:玛莉亚、【狮子王】/小狮王—辛巴及大娜娜。
04/03 个人演唱会-【襄音相随】加演场--台大回廊咖啡-
04/04 爱乐剧工场--台北爱乐少年及儿童合唱团-【新龟兔赛跑】/兔阿姨
05/21~23 莲华普门 --【笑笑呒讲话】 /女主角:桂芬(老年) --台南社教馆-
05/10 大风音乐剧场--【睡美人】–台中 中山堂
05/21~23 莲华普门--【笑笑呒讲话】/女主角:桂芬(老年) --台北新舞台
05/28~30 爱乐剧工场--【魔笛狂想】/帕帕基娜
06/17~19 伍锦涛创作舞展--【烙印】-
08/06~07 大风音乐剧场--【睡美人】--台北国父纪念馆
09/23~26 国立中正文化中心--【天堂边缘】/筱静、守护神菲菲、罗拉
10月 建华银行- -【建华百老汇经典之夜】
10/13 主唱:大爱剧场--【大爱的孩子】主题曲:《大爱的孩子》
11/07 大爱剧场--【大爱的孩子】签唱会-
11/15 大爱剧场--【金海清空】/女主角:萧秋娟-
11/25 台北电视节 --大爱剧场-【四重奏】签书会-
12/13 台视-为国内首部自创自制动画【魔豆传奇】代言-
12/19 大爱剧场--【金海清空 】签名会--台北.微风广场-
12/25 慈济--【知音相惜音乐会】 2005年
01/08 慈济--『大爱前进南亚 真情肤苦难』募款活动-台北--
01/29 邓丽君文教基金会--【纪念邓丽君小姐生日宴会】-台北.国宾饭店-
02/22【文建会】演唱荣获<台湾之歌>优选奖之《白兰花》-台北圆山饭店
06/16~19 外表坊时验团--【恐怖酒吧】/女主角:小咪 (Michelle)-
04/19 台视--八点档【海誓山盟】/舞蹈老师:范秀琼 -
05/07 民视--八点档 【浪淘沙】/阳子小姐 演唱:《早春赋》
05/18 慈济--母亲节感恩音乐会--关渡人文志业中心-
08/05 大爱剧场--【草山春晖】记者会-静思书轩信义店-
08/09 大爱剧场--【草山春晖】/女主角:温心华 /主唱:《草山的风》
08/21 公共电视--【侦探物语】/美琪-
08/28 大爱剧场--【草山春晖】签名会--新舞台静思书轩- 担纲由国立台湾艺术大学为庆祝50周年校庆, 与【大风音乐剧场】合作 【梁祝】之女主角:祝英台-
10/01~02 大风音乐剧--【梁祝】-- 台中. 中山堂
10/06 华视--【莒光园地】--《消失的生命线》/明雪-
10/07~08 大风音乐剧场--【梁祝】-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10/20 华视-【莒光园地】-《生命的乐章》/筱筠-
11/03~06 大风音乐剧场--【梁祝】 --台北. 国父纪念馆
11/11 华视--八点档 【旧情绵绵】/张千千
11/26 大风音乐剧场--【梁祝】 --桃园.中坜艺术馆
12/10 慈济--台北芦洲书轩讲座
2006 年
01/21 回廊咖啡 【艺文英才,三十而艺】《襄牵相系的无尽 音乐会》-台中文英馆
02/28 华视--八点档【天长地久】/王鳯英- 04/02 纬来戏剧台--【草山春晖】记者会专访
04/05瑞襄首次进军大银幕:
【电 影】《练习曲》/阿图(许效舜 饰)之妻 (国内首部「海岸公路电影」2007年4月27日 正式上映;
2007代表台湾参加奥斯卡金像奖角逐『最佳外语片』)
04/08~10 慈济-【大爱人文之夜】受邀远赴北美各大城市从事公益慈善活动-
05/14 慈济--【母亲节感恩音乐会】--关渡人文志业中心-
05/26 台北松山家商演讲
06/28 慈济--【器官捐赠追思音乐会】--花莲慈济医学中心
08/03 华视--【莒光园地】-《卡奴悲歌》/女主角-
08/12 慈济--【关渡静思书轩 心灵讲座】-人生旅程-
09/10 大爱剧场-【草山春晖】签书会--台北诚品信义旗舰店
08/26 国泰世华银行--【百老汇之夜音乐会】
10/01 岚 创作体--【中秋感恩音乐会】--三重. 228公园
10/06 慈济 --【月映 人文 爱 中秋音乐会】--新舞台静思书轩
12月 华视- 创意影音系列:台艺大应媒所【幸福房车】/女主角
12/02 国家国乐团- 【NCO深情系列--冬之恋曲音乐会】--国家音乐厅
12/04 卫视中文台--【天使情人】之〈天使之爱〉--亚筠阿姨
12/21 华视-【莒光园地】-《遗憾人间》
12/29~31 大风音乐剧场--【世纪回眸 宋美龄】/女主角--台北 国父纪念馆
2007年
1月 大爱剧场--关山系列【爱相随】/佩瑜 -
01/13 大爱剧场】-关山系列【爱相随】 台中签名会 -
01/19 台科大EMBA--【希望‧关怀. 慈善音乐会】--国家音乐厅-
01/20 【大爱剧场】-关山系列【爱相随】 台北签名会-
03/31 慈济--【2007 有你真好感恩会】--台南 静思堂-
04/22 公共电视-【人生剧展】-《信》/女主角:张永芳-
04/15 回廊咖啡--【百老汇经典音乐之夜】--台中 文英馆
5月 日立冷气广告 合唱篇--
05/4~5 天作之合-【天作之合中文音乐剧. 沙龙音乐会】--台北.学学文创志业大楼-
6月 华视-【 莒光园地】-《坐困愁城》/女主角-
6月 主唱:大爱剧场-【欢喜有缘-后山土地公】插曲《温暖的土地》-
06/15~17 担纲由【永龄基金会】赞助,【大风音乐剧场】受托制作: 首部台语经典音乐剧【四月望雨】女主角:纯纯 --台北.国父纪念馆
07/22 华视-【莒光园地】-《谁泄的密》--饰 女特务-
07/28 慈济--『大爱筑梦 时代起飞 人文展』之《大爱星光音乐会》--高雄 梦时代-
08/03 经济部--「节约能源绩优奖表扬活动」演唱--台大医院.国际会议中心-
08/25 慈济--『大爱美善 京华有情 人文展』之《大爱星光音乐会》--台北 京华城-
08/30 主唱:大爱剧场-【回甘人生味】主题曲《回甘人生味》-
09/13~16 首度跨界演出 唐美云歌仔戏团--十年大戏-【错魂记】/一人分饰二角:慧君、雅莲--台北 城市舞台-
09/23 慈济--『大爱有情 音乐友爱』 感恩茶会--人文志业中心三重园区-
09/27~10/02 慈济--『大爱之夜』音乐会--美国加州巡回演出-
10/13~14 首部客家歌舞剧: 【行政院客委会】与【国家剧院】合作---【福春嫁女】/妹妹:刘丽月-
10/21 财政部北区国税局--【税税平安演唱会】-新庄文化艺术中心演艺厅-
10/26~28 大风音乐剧场--【四月望雨】荣耀加演--台北国父纪念馆-
11/19 台视--八点档 年度大戏【星星知我心 2007】/林文鳯-
12/8 慈济--【音乐与生命的对谈】--静思书轩 关渡店- 2008年
01/20 慈济-静思书轩竹北店--周年庆活动
02/06 大风剧团-音乐剧【四月望雨】于鸿海科技集团2007尾牙联欢会演出--
02/22~23 两厅院-【福春嫁女】-桃园/中坜馆音乐厅--女主角/刘丽君-
02/29~3/01 两厅院-【福春嫁女】--- 屏东/六堆客家文化园区 演艺厅-
03/07~8 两厅院-【福春嫁女】--- 苗栗县国际文化观光局演艺厅-
03/13~14 两厅院-【福春嫁女】--- 新竹市文化局音乐厅-
05/10 永丰银行-【母亲节感恩茶会-爱上百老汇】--中和.回廊咖啡-国际会议厅
05/11 鹰友会-母亲节特别节目---台北.喜来登饭店
05/20 客家歌舞剧【福春嫁女】中华民国第十二任总统副总统就职典礼演出--台北.小巨蛋 -
06/03 音乐剧【四月望雨】记者会---台北.市长官邸- (四月望雨 相关新闻)
06/11 音乐剧【四月望雨】记者会---台中.无为草堂人文茶馆
06/21~06/22 音乐时代&永龄基金会-【四月望雨】---台中.中山堂
06/28~08/29 音乐时代&永龄基金会-【四月望雨】---台北.国家戏剧院
07/04~07/06 音乐时代&永龄基金会-【四月望雨】---台北.国家戏剧院
07/10 音乐剧【四月望雨】记者会---台南.市长官邸
07/10 公共电视-「元气Live 秀」节目专访【四月望雨】-
07/19~07/20【音乐时代.永龄基金会】-【四月望雨】台南.市立文化中心表演厅
08/09 慈济与台北市政府民政局合办「感恩欢喜、七月吉祥」祈福会--台北
08/10 音乐剧【四月望雨】记者会-高雄.大远百货 -
08/13~08/14 音乐时代&永龄基金会-【四月望雨】新竹县立文化中心表演厅
08/18【天作之合】2008赵咏华与天作之合记者会-- 台北.Boris-Hc 发型中心-
08/23~08/24 音乐时代&永龄基金会-【四月望雨】高雄.至德堂
08/29~08/30 【天作之合】《赵咏华与天作之合》中文音乐剧之夜--台北.回廊咖啡-国际会议厅-
09/13 慈济-『南马大爱之夜』-----慈济马六甲分会--
09/14 慈济-『南马大爱之夜』-----吉隆坡会展中心.全会厅
09/17 大爱电视 -演唱【大爱剧场】《硅谷阿嬷》片尾曲『跟着你的脚步』-
10/04 大爱电视-【硅谷阿嬷】感恩见面会---台中-广三SOGO百货--
10/18 大爱电视-【硅谷阿嬷】感恩见面会---台北.天母-新光三越百货-
跨界演出
10/23~10/26 唐美云歌仔戏团 -【蝶谷残梦】---台北.国家戏剧院-
12/07 公共电视--人生剧展【谁来坐大位】/王千绘-
12/13 慈济-【台湾之路-大爱让世界亮起来-感恩音乐会】--彰化县文化局.户外广场
12/07,12/14,12/21 客家电视台--电视电影院【女仨的婚事】/刘钦桦-
2009年
01/05 大爱电视 --大爱剧场【台九线的爱】--首播/叶淑娥-
02/14 大爱电视--【台九线的爱】感恩见面会---台中.广三SOGO百货-
02/14 2009台中市传统艺术节--台湾国家国乐团
【当东方遇上西方 歌仔戏&NSO交响乐之夜】--台中文心森林公园.圆满户外剧场-
03/13 台科大EMBA慈善音乐会-【襄音.情人.梦】--台北.国家音乐厅-
03/25 民视 -八点档【娘家】--张文琳-
04/12 【真情襄咏】-襄聚-台北.伯朗咖啡(南京店2F)-
05/13 【许一个生命的愿望】音乐飨宴--新竹教育大学-
06/21 大爱电视-大爱剧场【芳草碧连天】试片会--台中.静思堂-
07/01~2 唐美云歌仔戏团 -【蝶谷残梦】---高雄.至德堂
07/04 慈济-【彰化感恩音桨会】--彰化.静思堂--
07/06 大爱电视-大爱剧场【芳草碧连天】首播/魏杏娟-
07/18 大爱电视 -大爱剧场【芳草碧连天】高雄见面会--汉神百货-
07/26 大爱电视 -大爱剧场【芳草碧连天】台北见面会--关渡-大爱电视台-
08/05 民视 -〈双囍倶乐部〉录像-为音乐剧【隔壁亲家】宣传-
08/14~08/16 音乐时代&永龄基金会- 台湾音乐剧二部曲【隔壁亲家】首演共五场--台北.国家戏剧院/迎治- 08/22 慈济-【见证大爱 感恩回馈—为灾区祈福晚会】--三重志业园区-
08/26 台北市政府/台北市立交响乐团- 【台北有爱、情系人间--七夕音乐会】--大安森林公园.城市音乐厅-10/25 慈济-【云林感恩音乐会 】-斗南联络处--
11/01 慈济-【静思.智慧.音乐会】--高雄.巨蛋体育馆--
11/28 【音乐剧之夜】--台北.行天宫图书馆
12/25~26 音乐时代&永龄基金会- 台湾音乐剧二部曲【隔壁亲家】--高雄.至德堂
2010年
01/15 魏世芬百老汇音乐讲座【用歌舞道尽 花样人生】--文化大学推广部/延平分部.大新馆
01/29~31 音乐时代&永龄基金会-【隔壁亲家】--台北.国父纪念馆
03/21 客家电视台-客家电视电影院【女人家】-女主角/明珠-
04/09 尚和歌仔戏团【白香兰】品戏讲演会--高雄.梦时代/诚品书店-
04/10 音乐时代【四月望雨】-《四月望雨》大稻埕文化之旅-
04/13 尚和歌仔戏团【白香兰】记者会-高雄文化中心-至善厅-
04/17 音乐时代&永龄基金会-【四月望雨】四度加演 《歌声舞动见面会》--北投温泉博物馆-
04/23~24 2010 【高雄春天艺术节】压轴大戏--台语音乐歌舞剧 尚和歌仔戏团【白香兰】首演--高雄.至德堂- 05/07 ~9 音乐时代&永龄基金会-【四月望雨】4度加演,共五场--台北.国家戏剧院
06/08 兰庭昆剧团 -【寻找游园惊梦】记者会--台大.尊贤会馆-
06/12 红吱吱走唱团(ANG.Kiki)- 《我们的土地.我们的歌》慈善音乐会/特别嘉宾--台中.新民高中-
06/25 ~27 兰庭昆剧团- 新古典昆剧【寻找游园惊梦】<剧场版>--台北.城市舞台-
07/02 慈济【人间有爱5 幸福的青鸟】合辑/喜玛拉雅 发行
演唱:大爱剧场【清秀家人】主题曲-《有你真好》(with 施易男)
07/22 音乐时代剧场 音乐剧《渭水春风》记者会---台北.西门 红楼剧场
07/25 春风拂面「讲」渭水~
蒋渭水《渭水春风》音乐剧讲座---台北.国父纪念馆(1F 中山讲堂)
08/29 〈2010 恒春国际民谣音乐节〉闭幕典礼 洪瑞襄VS天使知音跨界乐团--屏东.恒春 西门广场
09/10 ~12 〈2010 台北艺术节〉 音乐时代剧场-台湾音乐剧三部曲【渭水春风】共五场-台北.国家戏剧院

❻ 台湾的过去和现在

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

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是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的。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县左镇乡发现了迄今为止台湾最早的人类化石,被命名为“左镇人”。考古学家认为,“左镇人”是在3万年前从大陆到台湾的,与福建考古发现的“清流人”、“东山人”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南部地区的晚期智人,有着共同的起源,都继承了中国直立人的一些特性。台湾早期住民中,还有少部属于尼格利陀人种的矮黑人和属于琉球人种的琅峤人。上述台湾早期住民是现今台湾少数民族的祖先。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台湾),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隋唐时期(公元589—618年)称台湾为“流求”。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据史籍记载,610年(隋大业六年)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地区。到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汉人开拓澎湖以后,开始向台湾发展,带去了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戌守。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湾。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明朝后期开拓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战乱和灾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当局和郑芝龙集团曾经有组织地移民台湾。

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势力迅速发展,开始把触角伸向东方。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乘明末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族势力日益强大,明政府处境艰难之时,侵入台湾。不久,西班牙人侵占了台湾北部和东部的一些地区,后于1642年被荷兰人赶走,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荷兰殖民者实行强制统治,把土地据为已有,强迫人民缴纳各种租税,掠夺台湾的米、糖,把其收购到的中国生丝、糖和瓷器经台湾转口运往各国,牟取高额利润。荷兰殖民者的统治,激起了台湾人民的反抗。1652年9月,农民领袖郭怀一领导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这次武装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它表明荷兰的殖民统治已经出现危机。

1644年,清军入关,在北京建立清朝政权。1661年4月,郑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2.5万将士及数百艘战舰,由金门进军台湾。郑成功在进军台湾时,向荷兰殖民者表示,台湾“一向属于中国”,台湾和澎湖这两个“岛屿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和耕种这一土地”,荷兰“自应把它归还原主。”经过激烈战斗和围困,1662年2月,郑成功迫使荷兰总督揆一签字投降。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成为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受到广大人民的敬仰。

1684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至1811年,台湾人口已达190万,其中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移民大量开垦荒地,使台湾成为一个新兴的农业区域,并向大陆提供大量稻米和蔗糖,由大陆输入的日用消费品和建筑材料等,使台湾的经济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这个时期,台湾与福建、广东的来往十分密切,中华文化更加全面地传入台湾。

由于西方列强向中国边疆侵逼,中国出现了边疆危机。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台湾,遭刘铭传率军重创,到1885年6月《中法新约》签定,法军被迫撤出台湾。

中法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于1885年将台湾划为单一行省,台湾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首任台湾省巡抚刘铭传积极推行自强新政,清理田赋,增加财政收入,购买轮船,架设电报线,设立邮电总局,建造铁路;购买军舰,增设炮台,设立机器局自造武器;成立煤务局,安装新式采煤机器;设立兴市公司,建街造路;创立西学堂、电报学堂,培养建设人才。刘铭传把众多新式事业集中于一省,使台湾成为当时中国的先进省份之一。

早在16至17世纪,日本就曾数次出兵窥伺台湾。19世纪后半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力图跻身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1894年它发动了中日战争(甲午之战),翌年3月攻占澎湖。腐败的清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台湾从而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开始了长达50年的日据时期。

日本占据台湾后,在台北设有总督府,作为统治台湾的最高机构。并在各地建立乡镇公所,实行警察、保甲制度,对台湾实施殖民统治和“皇民化”教育。同时,基于发展本国经济的需要,初时把台湾作为其发展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基地,使台湾加工工业和交通运输逐步得到发展。二次大战期间,日本为配合军国主义的南进政策,又进一步在台湾发展与军事有关的各类工业,扩大了工业在全岛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使台湾开始由传统的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逐步向半资本主义半封建的以工商业为主的社会形态转变。据统计,抗战结束前夕,台湾工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由20世纪初期的约占7%上升到约占18%。与此同时,台湾劳工阶级也在此转变中逐步萌芽发展起来。1920年,台湾约有劳工4万多人;至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增至8万余人;到了1943年,台湾劳工已达20余万人。

从1895年台湾沦失,到1945年重新光复的整整半个世纪中,不堪忍受亡国奴生活的台湾同胞,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保疆卫国,光复失地,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从而在中国人民抗战史上谱写了光辉而壮丽的篇章。

反对割台议和的斗争 1895年割让台湾的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出后,举国哗然,人人“痛心疾首”,万分愤慨。康有为、梁启超等集十八省举人千余人“公车上书”,反对割地求和,主张变法图强。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台籍进士、举人,联名上书清政府都察院,痛陈:“数千百万生灵皆北向恸哭,闾巷妇孺莫不欲食倭人之肉,各怀一不共戴天之仇,谁肯甘心降敌!”“以全台之地使之战而陷,全台之民使之战而亡……虽肝胆涂地而无所悔。”清廷各级官吏亦纷纷上书,陈述台湾为中国东南七省藩篱,“今日无台湾,明日即可无南洋;中国虽大,虽一日之间,可以瓜剖立尽”。谭嗣同怒斥清廷“一旦苟以自救”,举疆土而赠之于人,“其视华人之身家,曾弄具之不若”。台湾绅民电奏清廷:“割地议和,全台震骇。……臣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署誓死守御。设战而不胜,请俟臣等死后,再言割地……”。

马关条约签订之次日,全省同胞哭声震天,悲愤无可抑制的台北人民鸣锣罢市,民众拥围抚署,反对割台,并要求饷银不准运出,军械制造局不准停工,税收全部留作抗击日寇之用。丘逢甲等一批台籍士绅还试图以“自主”的办法抵抗日本的占领,建立“台湾民主国”,并要请政府台湾巡抚唐景崧任总统。《自主宣言》中称:“推拥贤者,权摄台政;事平之后,当再请命中朝,作何办理。”但随着唐景崧私自逃回大陆,12天之后,这个“民主国”即告解体。

武装抗击日寇占领 日军侵占台湾后,清政府敕令其驻台巡抚唐景崧等官员离台。台湾同胞纷纷拿起武器,自行组织抗日民军,保卫祖国疆土。他们持续进行了前后长达7年之久的武装斗争。

初时,台湾同胞在各地配合一度拒不奉诏的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等清军官兵在新竹、大甲溪、彰化、嘉义和台南一带与日寇拼死搏斗。他们手拿土枪和长矛,凭血肉之驱,前赴后继,猛扑敌寇。其中尤以彰化和嘉义保卫战最为激烈、悲壮,抗日民军首领徐骧等人、黑旗军的将领以及刘永福新军七星队的大部都壮烈牺牲。一个日本人当时记载道:“不论何时,只要我军(日军)一被打败,附近村民便立刻变成我们的敌人。每个人,甚至年轻妇女都拿起武器来,一面呼喊着,一面投入战斗。我们的对手非常顽强,丝毫不怕死。他们隐藏在村舍里,当一所房子被炮火摧毁,他们就镇静地转移到另一所房子里去,等一有机会就发动进攻。”

台南抗敌的最后阶段极为艰苦。清政府一再严令禁绝大陆各地支援台湾,黑旗军和民众军械粮饷俱绝,队伍饿极不能起。在此情况下,刘永福坚持抗日5个月后,不得不被迫登轮退返大陆。台南遂于1895年10月20日沦陷。至台南失守时止,台湾军民总共毙伤敌3.2万余人,占日寇侵占初期兵力的一半以上。

台南失陷后,台湾各地人民继续坚持武装抗日。他们在台北的深坑、云林铁国山,嘉义台南之间的番仔山、凤山附近及屏东潮州等山区先后建立抗日据点。抗日民军队伍少则数百人,多则数千人。他们进攻日寇军营,袭击日寇官署,抗击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疯狂扫荡,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简大狮是台北农民抗日武装的领袖之一。1896年元旦,他率领队伍同其他民众武装一道直袭台北,攻入市区。其后,简辗转至厦门。日寇杀其妻以泄愤,并向清政府将他本人索去。简就义前慷慨陈词:“我简大狮,系清国台湾之民。……日人虽目我为土匪,而清人应目我为义民。况自台湾归日,大小官员内渡一空,无一人敢出首创义举,唯我一介小民,犹能取胜众万余,血战百次。自谓无负于清。……愿生为大清之民,死为大清之鬼”。

辛亥革命前后的武装起义 在日本侵略者的残酷镇压之下,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经历了一个短暂的低潮时期。1906年以后,在祖国大陆兴起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影响下,台湾同胞又不断地举行爱国武装起义,反对日本的殖民统治。著名的有:1907年新竹的北埔起义;1912年南投的林圮埔起义;1913年的苗栗起义;

915年台南的西来庵起义等。其中苗栗起义是辛亥革命直接影响下较大的一次爱国抗日斗争。领导人罗福星是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派赴台湾的人员之一。罗以其家乡苗栗为据点,建立中国革命党台湾支部,在台北、基隆、桃园、台南等地发展组织,宣传革命,筹划起义。事败后近千人被捕,20余人惨遭杀害。罗福星就义前的绝命诗说:“海外烟氛突一岛,吾民今日赋同仇,牺牲血肉寻常事,莫怕生平爱自由。……背乡离井赴瀛州,扫空东庭指顾间,世界腥膻应涤尽,男儿不误大刀还。弹丸如雨炮如雷,喇叭声声战鼓催,大好头颅谁取去,何须马革裹尸回。”西来庵起义是爱国志士八清芳、江定、罗俊等人组织的。他们以台南西来庵等处为据点,训练骨干,筹划起义,号召全省同胞“奋勇争先,尽忠报国,恢复台湾”。参加者遍及台北、台中、南投、嘉义、屏东等地。因事机为日警获悉,余、江等率千余人临时举事,血战七昼夜。起义失败后八清芳等九百多人被处死刑,被日寇滥杀的群众竟达数万人,引起了世界震惊。

“五·四”以后的民族解放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俄国十月革命和祖国大陆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巨大潮流影响下,台湾同胞进一步掀起了有组织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并和祖国的革命斗争密切相联系,成为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一环。1920年1月,受“五·四”运动的直接影响,留日台湾籍青年学生产上先在东京创立“新民会”,并仿照北京的《新青年》发刊《台湾青年》杂志,进行民族主义思想的启蒙宣传。随后,留日和旅居北京、上海、广东、厦门、南京等地的台湾籍学生相继成立“台湾青年会”、“台湾学生联合会”,“中台同志会”等组织。1921年10月以蒋渭水为主联合林献堂等人于台北成立旨在“唤起汉民族自觉、反对日本民族压迫”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启蒙团体“台湾文化协会”,提出“反对民族差别”、“反对奴化教育”,“获得参政权”等口号。广东中山大学等校的台籍学生在郭沫若等人影响下,建立“广东台湾革命青年团”。在该团发表的《告中国同胞书》中呼吁:“勿忘台湾”,“台湾乃中国之台湾,民族乃中国之民族,土地乃中国之土地”。在这同时,台湾各地农会和各种工会组织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起来。1928年4月,在大陆的台湾籍中国共产党党员和留学日本的共产主义者,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于上海成立了台湾的党组织,即日本共产党台湾民族支部。台湾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民众党亦登上政治舞台。各派政治力量急速组合。台湾历史上首次出现了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局面。同年底“台湾农民联合会”领导下的会员达3万多人。各种工潮此起彼伏,工人的阶级意识迅速提高。他们把自身的经济利益同民族的阶级的利益结合起来,提出了“支持中国工农革命”、“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鲜明的战斗口号。

在台湾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鼓舞下,居住在台中浊水溪上游雾社的高山族同胞,因不堪日寇的奴役和压迫,于1930年10月27日举行武装暴动。这就是震憾中外的雾社起义。他们在捣毁十几处日寇警察分所之后,退入深山,同6000多名日本军警激战20余天。许多高山族妇女,为激励丈夫杀敌而无后顾之忧,集体跳下悬崖。最后高山族同胞弹尽粮绝,起义领袖等自戕以殉。

高涨的民族民主运动猛烈地冲击着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1931年夏,日本殖民统治者对台湾同胞开始全面大镇压,实行白色恐怖。无数台湾同胞、爱国进步人士被囚人铁牢,惨遭迫害。但是,台湾人民并没有被法西斯暴行所征服,他们继续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直到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根据历史的事实,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协定重新肯定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中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后又有苏联参加签署的《波茨坦公告》中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的艰苦抗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终于同全世界人民一道,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使台湾重新回归祖国的怀抱,结束了台湾同胞蒙受日本帝国主义奴役的屈辱历史。同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北举行台湾省日军受降仪式。会后台湾省行政长官代表中国政府正式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所属的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置于中国主权之下。台湾全省同胞欣喜若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祭告祖先,通宵欢饮。台北市各界民众数万人举行环市大游行,欢呼回到祖国的怀抱,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实现民主,建设独立、自主和富强的新中国;但是依附于美国的国民党政府却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共内战。它一方面大举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解放区,一方面对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疯狂搜刮、大肆迫害,企图把中国重新拖回黑暗的世界。这就不能不激怒了全国人民,迫使人民起来与之进行坚决斗争。1947年2月28日,在全国民主革命的高潮下,台湾全省人民举行了反对国民党政权的武装起义。“二·二八起义”得到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深切同情。中共中央给予热烈支持,指出:“台湾人民的武装自卫乃是被迫的,是必要的,是正义的,是正确的”;宣布“解放区军民必定以自己的奋斗来声援你们,帮助你们。”“二·二八起义”在国民党政府的血腥镇压下虽然失败了,但它又一次表现了台湾同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1949年10月1日,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国民党政府,新中国宣告诞生。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在祖国大陆解放的前夕,蒋介石以及国民党的部分军政人员跑到台湾,他们依靠美国的庇护与支持,在台湾维持偏安局面,使台湾与祖国大陆再度处于分裂状态之中。

台湾当局在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的同时坚守“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所谓“三不政策”底线,并称“只有中共彻底放弃马列主义,认同三民主义后,两岸官方才有接触的可能”。

1“两航谈判” 自1949年国民党当局逃台后,海峡两岸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接触谈判是在1986年5月。这是一起因偶发事件引发的两岸谈判,台湾当局是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被拉上了谈判桌。

1986年5月3日下午3时10分,一架编号“B-198”的台湾“中华航空公司”波音747货机,在飞越原定降落的香港启德机场后,突然偏离航线,朝北飞行,稍后降落在广州白云机场,机长王锡爵要求在祖国大陆定居,同行的另两名机械师要求回台,机上共有货物22万磅。事件发生当天,中国民航致电台湾“华航”,请其尽迅派人到北京商谈有关飞机、货物和机组其他成员的处理问题。

面对这一突发的事件,台湾当局立即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按照“三不政策”,就不能与中共谈判但不谈判又解决不了问题。经过权衡利弊,为避免给外界造成国共两党在进行谈判的印象,蒋经国最后决定在坚持“三不政策”的前提下,委托第三者“香港国泰航空公司”全权代表“华航”与中国民航协商解决人机交接事宜。蒋经国还指示“华航”依国际惯例解决善后工作。这一不合适宜、多此一举的决定自然遭到祖国大陆的反对。祖国大陆方面认为,这纯属两个航空公司之间的业务性商谈,并不涉及政治问题。既然是交接,就应当由当事双方直接地、负责地办妥交接事宜,以确保飞机和愿回台湾的另两名机组人员安全返回台湾。中国民航再次致电“华航”,催其尽快作出答复,并提出如果台湾方面认为到北京不方便的话,也可到他们认为方便的地方协商。

在经过两个星期的交涉后,1986年5月17日至20日,“中华航空公司”和中国航空公司各派出三名代表,在香港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历史性商谈,就交接货机、机组人员和货物事宜达成协议,签署了“两航会谈纪要”。

2.“金门谈判” 80年代后期,由于台湾当局拒绝两岸“三通”,奉行单向的开放政策,限制大陆民众与台湾的正常交往,在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陆居民私渡去台的现象。台湾军警对大陆私渡入台人员采取不人道的强制“并船遣返”的做法,致使台湾海峡连续发生数起大陆同胞在遣返过程中遭受人身伤亡的事件。1990年7、8月间,发生了因“并船遣返”导致25人被集体钉在船仓内窒息死亡,以及21人因遣返船被台军舰撞击落水身亡等两起惨剧,台湾军警的残暴行径遭到两岸人民的一致谴责。

1990年8月,为避免再次出现死伤悲剧,切实解决私渡人员的遣返问题,中国红十字总会向台湾红十字组织建议,双方签定遣返作业协议,将私渡人员遣返纳入规范程序,使遣返作业在两岸红十字会组织的见证下进行。背受强大舆论压力的台湾当局,对于中国红十字总会的建议很快作出了积极的回应。考虑到签署协议需要实地考察遣返路线,同时也为了照顾台湾方面希望保密的要求,双方决定协商地点定在当时尚未解除“戒严”、仍是国民党“战地”的金门岛。

1990年9月11日上午,中国红十字总会秘书长韩长林等4人乘坐一艘悬挂白底红十字旗的铁壳船,从厦门东渡码头出发,径直朝金门方向航行。在下榻的“仁爱新庄”,韩长林等与台湾红十字组织秘书长陈长文等就两岸红十字组织参与见证主管部门执行海上遣返事宜进行了协商,并于12日签署了协议。双方本着切实解决问题、回避目前尚难以解决的两岸政治分歧的务实精神,就见证遣返的原则、对象和遣返程序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
3 。两会相继成立 鉴于僵化的“三不政策”,台湾当局无法与祖国大陆进行正式的接触与谈判。1990年11月21日,为应付两岸关系发展的需要以及推行有限的大陆政策,台湾当局成立了“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并于1991年3月9日正式挂牌工作。这是以民间团体身份出现的半官方机构,直属于“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任务是接受“陆委会”的委托,办理台湾当局“不便与不能出面的两岸事务”,人称“陆委会”手套。海基会的首任董事长为国民党中常委、台水泥业巨富辜振甫,副董事长兼秘书长为陈长文、副秘书长为陈荣杰。

海基会成立时的定位是“协调处理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往来有关事务,以保障两地人民权益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该会的主要工作有如下7项业务:(1)两岸人民入出境收件、核转及有关证件签发补发。(2)大陆地区文书验证、身份关系证明、协助诉讼文书送达及两地人犯遣返。(3)大陆地区经贸资讯的收集发布,间接贸易、投资及其争议的协调处理。(4)两岸人民有关文化交流事宜。(5)协助保障台湾地区人民在祖国大陆地区停留期间的合法权益。(6)两岸人民往来有关咨询服务。(7)“政府”委托办理的其他事项。

该会成立后立即承担先前由红十字会负责的有关两岸事务性的接触和交往的职能,并派遣该会人士访问祖国大陆各相关部门,建立沟通管道。

❼ 您对客家文化的印象是什么

《台湾食堂》所具有的纪录片的精神和性质只存在于真人实事、不造假;放感情,切莫放评论、放评断,存在本身,就是道理。

第8集

您对客家文化的印象是什么?勤奋工作的蓝衫,还是精致美丽的纸伞?又或者,是一道道香味四溢的客家美食?事实上,让您惊艳的客家文化,其本源都来自於生活环境的刻苦。制做蓝衫的客家大叔说,曾有国外的朋友问他,客家人怎么可以把米食做得这样精致?为什么冬瓜可以变成一道美食?大叔说,你要先?解我们的文化,才能懂得客家人为何对这些食材如此偏爱。手工板条温元玮告诉你,为什么全美浓只剩下他不用机器做?条。米食老板吴裕民则认为没有添加剂的客家米食,才是真正妈妈的味道。黄豆豆则是离开城市结束朝九晚五生活,回到大溪乡下经营客家美食之後,才发现以前在台北生活的那一套在老家完全不管用,重新和婶婆学习的过程中,对人生有了一番新的体认。其实客家美食就是属於母亲、属于记忆的味道。

第9集

在台湾就算没看过带壳的蚵仔,也一定吃过蚵仔煎。但除了蚵仔煎,蚵仔还可以做成蚵仔面线、蚵卷、蚵爹、烤蚵,如此变化万千的食材,不只好吃,更包含台湾人创意无限的料理哲学。台南七股的黄翊诚是准台大硕士生,为何甘愿放弃五光十色的都市生活休学回台南乡下养蚵?圆环可能是上一代台北最重要的地标,圆环蚵仔煎的老板赖炳勋从十几岁上台北卖蚵仔煎到现在六十几岁,他的蚵仔人生见证著圆环的繁华、落寞与再起。台南国华路上的石经臼蚵仔煎,老板张大喜八十几岁,依旧用最传统的方式做蚵仔煎,真正古早味的蚵仔煎会放肉燥和豆芽菜,他说。彰化鹿港林丽鸿的公公是鹿港蚵仔煎的开基原祖,听她娓娓道来鹿港蚵仔煎的源起。广东汕头西天巷的邱淑英一辈子都在煎蚵仔,在那儿,蚵仔煎换了一个名字-?烙。新北板桥的陈俊成认为,蚵仔面线所以好吃,手工面线的制作绝对马虎不得。台南安平的陈秀月从蚵农摇身一变成了卖蚵卷的老板娘,蚵卷是怎么发明的?蚵仔小吃的创意无限,包含著台湾人顽强生命力与超强适应性。

第10集

美食家韩良露认为,台菜的源头是福建菜,但台菜并不等於福建菜。明清时代河洛人大量移居台湾触发了一系列的饮食融合,从最早融入原住民料理、荷兰统治後台湾人开始吃高丽菜,最後又受到日本人的影响,和汉料理成为台菜的重要基石,融合多元文化於是成了台菜的特色。欣叶的老板李秀英说,台菜就是俗语说的家常菜,她是如何让煎猪肝、菜圃蛋这些庶民菜放在台北101还有人买单呢?福建聚春园第八代传人杨伟华告诉你为什?闽南喜庆中一定要有红?米糕?福建福州同利肉燕老板陈君凡口中的吃贡丸、鱼丸可是整个闽南文化的大传统,又是甚?道理?宜兰麟手创的总厨陈兆麟认为,台菜其实就是妈妈煮的家乡菜,台菜就在这代代相传中,既保留妈妈的味道,又不停融合新元素,成为独树一格的世界混合菜系。

第11集

如果说台菜是家常菜,是妈妈的味道,那酒家菜就是集台菜之大成的宴席菜。酒家菜的发展历史就像先民开垦台湾的时间一样悠久。最早的酒家其实就像现在的宴会厅或私人招待所一样,是生意政治人物交陪往来的所在,多少历史事件就这么在杯觥交错中定了局。顶厨国宴的阿忠师是台菜界的第一把交椅,曾任李前总统鸿禧山庄招待所的主厨,也帮陈前总统、马总统处理过国宴外烩,但阿忠师的一身功夫,就是从大稻城的酒家学起。就让阿忠师和蒋渭水的孙子蒋朝根老师带领我们回到春风得意楼,黑美人等酒家遗址,一起怀念大稻城的风华岁月。

第12集

台湾号称水国王国,但其实我们在水果摊上看到琳琅满目的水果,原产地都不是台湾。凤梨来自南美洲、芒果的原产地在印度马来半岛,而香蕉最早生长在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诸岛,究竟是什么样的契机让这些本来不属於台湾的水果成为今日台湾的骄傲?如果不说,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台湾还有个香蕉研究所,这里保有全世界最古老的香蕉植株,在这里我们可以一窥台湾如何成为香蕉王国的秘密,又为什?会因为黄叶病的爆发而导致香蕉王国的没落?芒果的原产地虽不在台湾,但因芒果博士郭文忠的努力,现在国际级的芒果品种都是靠他接枝而来。凤梨从1903日本人引进台湾开始一直就是台湾最重要的水果之一,凤梨看来强壮的外表,其实是需要长时间照顾的水果。高雄大树的杨义子告诉我们凤梨为什么得要戴上一顶顶的小帽子。人说台湾最美丽的风景是人,是这些默默付出的可爱农人造就台湾,成为令人称羡的水果王国。

第13集

凤梨酥是早年台湾婚礼习俗中的要角之一,取其河洛话旺来的谐音,凤梨酥因此一直为台湾人所喜爱,但早期的凤梨酥并不使用凤梨做内馅,内里包的其实是冬瓜,直到微热山丘开始使用土凤梨制作内馅,才有了名符其实的凤梨酥。微热山丘有著如同偶像剧般梦幻的名字,谁能想到其实是四个兄弟中年转业的创业品牌。创办人许铭仁表示,当初真的也没有想到微热山丘能成为凤梨酥的品牌领头羊,一个不喜欢吃甜食的男人,如何办到?全台湾的凤梨酥的产值五年间就从15亿元暴增为250亿元,正在浪头上的许铭仁对于微热山丘其实有著更远大的规划,他口中的农企业最终又可以走到什么样的境界?

第14集

差不多是半世纪之前,那个时候的内湾可以说是一座不夜城。内湾野姜花粽的发起人彭老师说:因为林业和矿业的缘故,内湾成为石尖乡对外的中继站与联络站,辛苦付出一天劳力的工人都在内湾挥霍自己的青春与金钱,不管是戏院、食肆还是酒馆,想的到的娱乐内湾都有。人家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内湾的辉煌也算长的,从1950年开始直到1970年林矿业没落约莫20年的时间,一下街道变得冷清,就像曾经在内湾广为使用的调味料野姜花被遗忘,也只需要不用一个世代。新竹内湾野姜花的中兴只是起了一个头,同时间屏东的牡丹、宜兰的员山也都用野姜花让曾经失落的野姜花再度兴旺了起来,野姜花的故事献给那些曾经失落一代。

❽ 日本统治台湾期间台湾人民的生活是怎样的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是台湾人,我看过一些这方面的书,给你简单介绍下我所知道的事情吧。
1.在日本殖民之前,台湾除了有原住民各族之外,还有各支的汉人,在汉人之中,主要分成闽南人(福建南方)、福州人(福建北方)、客家人。
从明朝以来,汉人凭藉著科技和诈术,巧取豪夺了不少原住民的土地,因此原汉之间一直有武装斗争的情况发生,但是农业生活的汉人,其力量强过采集生活的原住民,所以原住民的生活圈是不断地被汉人压缩了。
在汉人之间,也常常发生极惨烈的武装斗争,三大支的汉人互相仇视,常常为了抢水源、土地之类的资源而发生械斗的情况。
2.日本夺取台湾之后,许多人不愿做亡国奴而起身反抗,头几年有许多台湾人为了反抗日帝而牺牲了,日本人也付出了不少伤亡代价。后来日本在台湾的脚步虽然站稳了,但是台湾人的抗日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
3.从1898年,日本还在镇压台湾人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调查土地和人口了,这是为了在数字上管理台湾,在日本完成调查以后,就开始进行掠夺各种资源的行动了。
4.林圯埔事件是日本人强夺公有竹林之后,汉人武装暴动的事件。在这次事件中,汉人杀了三个日本人,后来日本人杀了九个汉人。日本人强夺公有竹林简单来讲就是"资本的原始积累"。
5.在原住民政策上,日本人学习西方的种族灭绝手段,不但杀光所有反抗的人,还限制原住民的生活圈,对於放弃反抗成为其臣民者,就在"番(对原住民的蔑称)地物资交易所"中贩卖用甲醇加上乙醇的毒酒,好让他们慢性自杀。
6.日本在台湾进行各种各样的"专卖制度",也就是日本殖民政府可以任意指定某种物品为"专卖品","专卖品"只能由殖民政府指定的人用指定的价格贩卖,因此可以彻底将垄断的利益发挥到最大,并完全掌握在日本人手里。被指定"专卖"的物品包括:鸦片、食盐、粉碎洗涤盐、樟脑、酒。这些专卖制度帮助日本殖民政府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7.日本在台湾农业上的各种建设和制度,都是为了要使台湾农民种植殖民政府需要的作物,比方说甘蔗。但是日本政府也规定了,甘蔗的定价权完全由收购的会社决定,因此农民们虽然辛劳工作,收成后的情况却像如今第三世界的农民一样,收购的公司说多少就是多少,完全没有讨价还价的能力。差别只在於:当时台湾农民面对的是有帝国主义撑腰的日本公司;现今第三世界的农民则是面对掌握了全世界商品定价权的跨国公司,前者的暴力剥削是很明显的,后者的制度剥削却隐藏在"自由贸易"的外衣之后。总之,由於种甘蔗真的赚不到钱,所以台湾民间有一条"憨(闽南语指"傻")歌诗",当中第一憨就是"种甘蔗乎(给)会社磅(秤)"。而且日本人还在秤上面动手脚,因此台湾农民不但在价格上被剥削,连秤重量的过程都要被再剥一次皮,自然是气愤难当,后来也因此爆发了抵制运动,结果日本警察强行闯入逮捕农民并将他们判刑,再次证实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凶狠性格。
7-2.在稻米方面,在日本到台湾之前,台湾的农村结构就存在著:地主-商人-高利贷-佃农的情况了。大陆的朋友应该很了解佃农生活有多惨,我不赘言。日本到台湾之后,这种债务锁链对日本人而言也很好用,只要掌握住上面的地主等人就能牢牢地抓住下面的农民了,因此并没有废除这样的关系。
8.台湾的日本独占资本是靠:1.土地掠夺、2.佃耕制度、3甘蔗收购等榨取方式所形成,还有一招是"三年轮作"一年种稻,一年种甘蔗,一年种番薯,由於种甘蔗收益极低,因此很多人不愿意种甘蔗,稻米比甘蔗更好卖,卖不掉也能自己吃,日本强制推行"三年轮作"以后,甘蔗就有了一定的产量,而且农民将会为了在不能种稻米的那两年活下来,而必须向贷款公司借款生活,由此日本手上又多了一条债务的锁鍊,牢牢地系在台湾农民的脖子上了。

以上是对於经济方面的介绍,另外再提一点;警察。
不论在日帝本土或者台湾,警察都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警察的权力很大,可以任意抓人和拘留(当然是得到上级允许,但绝对不是那种把人抓到以后会讲:我现在依法逮捕你,你有权利保持缄默...那种)。在警局里面的拷打和刑求也是跟吃饭一样自然的事情,不论是日本或者中国的左翼都要面临它们狠毒的攻击。当时的日本警察做的事情很多,几乎所有的行政都要用到警察,对日本政府而言可说是有万能的用途。

日本殖民政府在台湾的各种暴政,自然引起了诸多仁人义士的反抗,在这些英勇的抗日勇士当中,我推荐你找一个人的资料,他叫做"简吉",我不知道大陆的网站能不能找到他的故事,如果可以的话,我推荐你看看他的事迹,像他这样的人才有资格代表台湾人。

后来随著日本侵华,二战爆发。日本为了支援中国战场庞大的开销,因此开始"皇民化运动",好提高台湾的劳动力。不过当时绝大部分的台湾人是拒绝这种无耻行径的,只有少数的汉奸或者为生活所逼的人改了自己的姓名为日本名子。
随著中国战事的更加吃紧,日本陷入了战争的泥沼,为了夺取南亚的资源,又再将台湾升格为南进基地,做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南亚的跳板,因此又徵收了更多的税、更多的物资、更多的劳动力,其中最让人恶心的,就是欺骗或者强逼妇女去做慰安妇,这些事情你们应该也知道的。除此之外,也强迫台湾男性参加侵略战争,让他们担任军夫之类的工作。
以上就是日据时代台湾人民大致上的情况了,希望能满足你的疑问。

❾ 被誉为“台湾新文学之父”、开创台湾新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是谁代表作有哪些

赖和(1894-1943),原名赖河,字懒云,人称和仔先,笔名有甫三、安都生、灰、走街先等。出生于台湾彰化的一个“百姓人”之家。赖和生活的时期,正是日本占领台湾、实行殖民统治的时期,面对日本统治者实行的政治上的高压统治,经济上的残酷压榨,文化上的同化政策,赖和以笔做刀枪,揭露和控诉日本侵略者给台湾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热情歌颂台湾人民的反抗精神。他的作品对台湾“五四”以后的一代乡土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赖和则成为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被誉为台湾文学的“奶母”。 赖和少小时不愿入日本学校,在当地的“小逸堂”接受黄倬其先生的汉文教育,受益颇深。后不得已,入学校学日文,但不愿剪掉象征中国人的辫子。1909年 5月,16岁时入台湾总督府医学校读书,1914年毕业。1916年在家乡彰化开设赖和医院,为贫苦群众医治疾病。 1917年赴福建厦门,在博爱医院服务两年。在厦门的两年,是他在汉学方面以及思想方面有重大收获的两年。受“五四”运动的影响,赖和深感民族自决的重要性,尤其对启迪民众的重要性有进一步的看法,认为文学是有重要作用的,应该属于人民。这以后,他开始了一面行医,一面从事文学创作的生活。1919年,赖和回到台湾,开始从事抗日运动和文学创作。1924年因从事抗日民族解放运动第一次被捕入狱。1941年又因所谓“思想问题”再次被捕入狱。这次入狱,使赖和的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的摧残,1943年初出狱后不久,因心脏病突发而去世,终年仅50岁。 赖和去世后,台湾人民深深怀念和敬仰他。他的坟墓在台湾八卦山上,墓地始终保持干净整洁。原来当地群众中流传一种传说,说是赖和的墓草可以治病,所以人们争相去拔,以致墓地上的草都被拔光了。 赖和号称“诗医”,他以其崇高的医德与人民息息相通,赢得了广泛的崇敬。他医术高明,却平易近人,尤其对那些贫苦百姓,有时连诊费也不收取。“有些病人请赖和医师赊下药钱,但对于看来根本不可能还钱的病人,是连账都不记下的。”“他每天所看的病人,都在一百名以上。然而,先生的身后,却留下一万余元的债务。” 赖和不仅是具有崇高医德的医生,更重要的是,他以平民作家的形象享誉台湾文坛,是为人民代言的作家。不仅如此,他还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志士仁人,与台湾人民一起参加了反抗日本统治的斗争。他行医一生,身后家业如此萧条,除了经常少收费、免费治疗等原因外,更主要的原因是他把自己的钱财慷慨地资助了抗日斗争。他生活在人民中间,对台湾人民的苦难有深刻的了解,对台湾人民与日本侵略者的斗争感触也最深。他有非常坚定的民族意识,这可以从两件事上表现出来:他一生永远只穿中国服装,从来不穿日本服装;他一生只用中文写作,宁可先用文言草就,然后改为白话,也决不肯用日文写作。他的小说既是他思想的真实反映,也是那个时代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赖和深受当时祖国大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立即从厦门返台,和黄朝琴、张我军一起在台湾掀起了白话文学运动。1921年,赖和加入“台湾文化协会”,并当选为理事。1925年,赖和为呼应白话文写作,发表了处女作散文《无题》,被誉为“台湾新文学运动以来头一篇可纪念的散文”。1926年,赖和在《台湾民报》上发表了新文学运动以来最早用白话文写作的第一篇小说《斗闹热》,从此进入了创作的旺盛期。1930年,他和许乃昌。黄呈聪等人创办了《现代生活》。1932年,他和陈虚若、黄周一起主持《台湾民报》、《台湾新民报》的“学艺栏”,并担任《南音》、《台湾新文学》的编辑,培养和提携后起之秀。1934年,第一个全台湾的文艺团体“台湾文艺联盟”成立,赖和被公推为委员长,但他却固辞不受。新文学运动的浪潮把赖和推为无可争议的台湾文坛领袖,他的一生,为提倡白话文写作和推动新文学运动起了极大的作用。有人说,台湾新文学由赖和“打下第一锄,撒下第一粒种籽”。 赖和留给人们宝贵的文学财富,包括小说、散文、诗歌和评论,其中以小说成就最高。他的作品充满着写实主义的风格,用朴实的文笔把日据时期血淋淋的社会现实剥露在人们面前,唤起被压迫的弱者奋斗的意志。由于职业方面的原因,赖和跟当地下层人民接触较多,因而对社会的黑暗和百姓的痛苦描写得特别深刻。从1925年到1927年三年间,他先后发表了诗《觉悟的牺州》、小说《斗闹热》和《一杆“称仔”》,可以说,这三篇作品表现了赖和一生创作的三个主题,即旧社会习俗的败坏、被屈辱的人民、以及弱者的奋斗。旧社会习俗的败坏,表达了人民对日据时期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文化革新、社会进步的要求。被屈辱的人民,表现了呻吟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的惨状。弱者的奋斗,则伸张了被压迫人民的不屈意志和反抗精神。这三方面的主题构成了赖和小说创作的重要思想内容。而且赖和长于讽刺和白描手法,善于运用台湾群众语言,作品中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赖和的小说里,绝少宏伟壮观的生死拼搏,也没有什么雷霆万钧的豪言壮语,力量来自逼真的写实,直揭日据时代政治癌瘤的痛痒之处,这种看来“温和”的思想启蒙却有力地拨弄着埋在人们心头的愤怒之火,其小说创作的深刻性也就在这里。 叶石涛在《光复前〈台湾文学全集〉总序》里将1920年开始的台湾新文学运动划分为“摇篮期”、“成熟期”和“战争期”,而赖和的创作活动几乎贯穿了上述三个时期。赖和的作品对台湾“五四”以后的一代乡土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赖和是台湾新文学的开拓者,他提掖并且引导了日据时代台湾新文学的发展”,“他的写实意识影响了以后不少的文学创作者,尤其是摇篮期的杨守愚、陈虚谷;他的嘲弄技法影响了蔡愁洞、吴浊流、叶石涛;而他那不屈不挠的抗议精神更影响了朱点人、杨逵和吕赫若。”对赖和的这种评价可以说是很正确的。 赖和已整理重要作品出版目录赖和,1979,赖和先生全集,李南衡主编。台北:明谭。 赖和,1994,赖和小说集,施淑编。台北:洪范书店。 赖和,1994,赖和集,精装版,张恒豪编。台北:前卫。 赖和原著,1996a,富户人e历史,蔡承维台译;李自敬编辑。台北:台笠。 赖和,1996b,一杆称仔。台北:洪范书店。 赖和,2000a,赖和全集一:小说卷,林瑞明编。台北:前卫。 赖和,2000b,赖和全集二:新诗散文卷,林瑞明编。台北:前卫。 赖和,2000c,赖和全集三:杂卷,林瑞明编。台北:前卫。 赖和,2000d,赖和全集四:汉诗卷(上),林瑞明编。台北:前卫。 赖和,2000e,赖和全集五:汉诗卷(下),林瑞明编。台北:前卫。 赖和,2000f,赖和全集:附卷,林瑞明编。台北:前卫。 赖和,2000g,赖和手稿集:新文学卷,林瑞明编。彰化市:赖和文教基金会。 赖和,2000h,赖和手稿集:汉诗卷(2册),林瑞明编。彰化市:赖和文教基金会。 赖和,2000i,赖和手稿集:笔记卷,林瑞明编。彰化市:赖和文教基金会。 赖和,2000j,赖和影像集,林瑞明编。彰化市:赖和文教基金会。 和赖和相关的研究书目陈芳明,1998,赖和与台湾左翼文学系谱,见陈芳明,左翼台湾:殖民地文学运动史论,页47-74。台北:麦田出版。 陈建忠,2004,书写台湾台湾书写:赖和的文学与思想研究。高雄:春晖出版社。 陈明娟,1989,日治时期文学作品所呈现的台湾社会:赖和、杨逵、吴浊流的作品分析。东吴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简志龙,2003,赖和汉诗中的社会现象分析与研究。屏东师范学院国民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 李笃恭编,1994,磺溪一完人:赖和先生百年冥诞纪念文集。台北:前卫出版社。 林衡哲,2001,民族诗人 赖和:台湾现代文学之父,见林衡哲编着,二十世纪台湾代表性人物(上),页48-59。台北:望春风文化。 林瑞明,1993,台湾文学与时代精神:赖和研究论集。台北:允晨文化。 林秀蓉,2002,日治时期台湾医事作家及其作品研究:以蒋渭水、赖和、吴新荣、王昶雄、詹冰为主。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国文学系博士论文。 彰化县立文化中心编,1994,赖和研究资料汇编。彰化:彰县文化。 张雅惠,2001,日治时期的医师与台湾医学人文 : 以蒋渭水、赖和、吴新荣为例。台北医学大学医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记得采纳啊

阅读全文

与蒋渭水文化基金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通胀保值债券收益率低于0 浏览:741
买国债一千万五年有多少利息 浏览:637
厦大教育发展基金会联系电话 浏览:175
广东省信和慈善基金会会长 浏览:846
哪几个基金重仓旅游类股票 浏览:728
金融债和国债的区别 浏览:515
银行的理财产品会损失本金吗 浏览:8
债券的投资风险小于股票 浏览:819
郑州投资理财顾问 浏览:460
支付宝理财产品分类 浏览:232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八条 浏览:856
文化礼堂公益慈善基金会 浏览:499
通过基金可以投资哪些国家的股票 浏览:943
投资金蛋理财靠谱吗 浏览:39
旧车保险如何过户到新车保险 浏览:820
易方达国债 浏览:909
银行理财差不到交易记录 浏览:954
买股票基金应该怎么买 浏览:897
鹏华丰实定期开放债券a 浏览:135
怎么查保险公司年投资收益率 浏览: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