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基金 > 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

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

发布时间:2021-03-07 04:20:25

『壹』 怎样解决珠三角东西两岸经济严重不平均

从台湾到珠三角,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再从长三角到中国内地的各个地方,随着大陆经济热点的变化,台商在大陆投资兴业的脚步也在不断转移和调整。尤其在近年,台资沿东南海岸曲线“北进”似乎已成趋势。 同时,内地地区政府也频频出台各项措施吸引台商投资。随着沿海地区对于相关各项优惠政策的回收,以及电力、原料、劳动力在某些地区的天然优势,内陆地区对台商吸引力不断提升。此外,内陆地区工资成本仅为沿海地区的三成到一半,这也是越来越多台商趋向内陆地区投资的原因。 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台湾前“行政院长”萧万长力挺台商向广西等泛珠三角经济区腹地发展。萧万长表示,越是后发的地区机遇越多,随着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推进,台商将从中获益良多。 对于在广东台商未来投资走向,是否随着珠三角资本市场、资源的基本饱和和投资成本的提高,台商已打算放弃珠三角阵地? “目前还没有发现有台企大规模向外迁移的现象。”东莞台商协会负责人赵维南就此表示。虽然有台商北迁,但这是经过长年积累的再扩张。深圳台商协会会长黄明智也表示,“北迁”现象不是放弃,而是进一步加固珠三角这个阵地。 目前,珠三角地区仍是台商投资综合获利最好的一个地区,近九成的企业都处于盈利状态。据分析,一般规模的制造厂若要从东莞或深圳整体搬迁到两千公里外的地区,其成本虽然可以从内陆地区的地价和房价上抵消,但购买原材料、配件和外销产品的运费却因此猛涨。而珠三角产业集中、成熟,在原料、配件的采购方面具有相当优势。 业内专家称,台商喜欢抱团群居的特性让他们易于结成卫星体系结构,形成分工明确的合作网,相互间构成原料、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的供应体系。由于对此供应链的依赖,体系内的台商都不会轻易离开链条单飞发展。 然而,随着内陆地区的发展,它与珠三角吸引台商投资的竞争会愈演愈烈。对于珠三角今后如何为投资商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黄明智表示,对台商而言,土地、劳动力、税收都不是决定性因素,软环境才是吸引投资的关键。相关专家也认为,珠三角地区环境因素应被重视,在自然环境、气候、地理位置、劳工等初级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大幅下降时,政府作用和效率、市场机制、人力资源等高级生产要素在投资者看来是重中之重。随着沿海地区对于相关各项优惠政策的回收,以及电力、原料、劳动力在某些地区的天然优势,珠江三角洲对外商吸引力不断提升。如一般规模的制造厂若要从东莞或深圳整体搬迁到两千公里外的地区,其成本虽然可以从内陆地区的地价和房价上抵消,但购买原材料、配件和外销产品的运费却因此猛涨。而珠三角产业集中、成熟,在原料、配件的采购方面具有相当优势。珠三角易于结成卫星体系结构,形成分工明确的合作网,相互间构成原料、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的供应体系。由于对此供应链的依赖,体系内的外商都不会轻易离开链条单飞发展。 珠三角在自然环境、气候、地理位置、劳工等初级生产要素、政府作用和效率、市场机制、人力资源等高级生产要素在不断的提高。

『贰』 2008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

2008年两岸关系回顾:转折与突破

在2008年初台湾领导人选举中,在陈水扁的主导下,同时举行了“入联”与“返联”两项公民投票。若民进党获胜,台湾“法理独立”会随时爆发,必将导致台海最大政治危机。即使民进党败选,若两项公投过关,同样会影响马英九的两岸政策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两岸关系处在了一个严峻的历史转折点上。

然而,台湾民众做出了明智的选择,抛弃了不断制造两岸危机与限制两岸经贸往来的民进党,选择了在两岸关系问题上相对理性与务实的国民党,选择了马英九,而且让两项公投也没有过关。这是2008年两岸关系发生重大历史性转变的基本条件与背景。

代表国民党当选的马英九,在选前与选后多次表示坚持“不统、不独、不武”的两岸政策,不断强调他不会搞“法理独立”,而且扬弃了民进党的“锁岛”政策,走向一条积极、务实开放的两岸政策,迎来了两岸关系改善与和平发展的新机遇。

在岛内政局发生新的重大变化下,大陆方面迅速调整对台政策与策略,不断释放善意,两岸高层互动随即展开,海峡两岸关系格局很快发生了积极变化,揭开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一页。

“双十六字方针”的确立

马英九当选台湾领导人及在未实现政权交接的空窗期,在两岸相互默契下,实现了台湾“准执政党”国民党高层对大陆的访问与会谈,并在会谈中各自提出了打破两岸关系僵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双十六字方针”。

4月12日,萧万长应邀出席在海南举办的博鳌论坛,并实现了“胡萧会”。尽管萧万长是以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的身份参加,但他的另一身份是台湾新当选的“准副领导人”,因此这次胡锦涛总书记与萧万长的会面,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个历史性的重要标志。

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萧万长时提出“四个继续”,即“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将继续推动两岸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交流合作,继续推动两岸周末包机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磋商,继续关心台湾同胞福祉并切实维持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继续促进恢复两岸协商谈判”。萧万长则表示,“政策要开放,态度要务实,步伐要稳健,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才能走得顺,也才能为两岸人民创造更大的利益。希望能‘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为两岸关系开创互信、互谅、互助、互利的新时代”。萧万长提出的“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的“十六字方针”是马英九准执政当局发展两岸关系的基本原则与主张。

半个月之后,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访问大陆。胡锦涛主席在会见连战时指出,当前台海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两岸双方应当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这“十六字方针”成为新形势下大陆发展两岸关系的基本原则与主张。

可以说,在新形势下,海峡两岸“双十六字方针”的提出,成为海峡两岸关系改善与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

建立双轨协商机制

李登辉执政后期,为阻挠海协会会长汪道涵访台,有意抛出“两国论”,不仅严重恶化了两岸关系,而且让海协会与海基会的两会协商宣告中断。民进党执政后,陈水扁抛出了两岸“一边一国论”,大搞“法理独立”活动,让两岸关系陷于更大困境。

2008年春,国民党重新执政后,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下,迅速促成了中断近十年的海协会与海基会的复谈。6月中旬,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访问北京,两会举行了首次“陈江会”,达成多项共识,签署了《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协议》与《海峡两岸周末包机会谈纪要》两项重要经济协议,揭开了2008年两会协商及两岸经贸关系大发展的序幕。

在海峡两岸两会协商机制恢复与重新确立之后,国共党际交流平台也逐步得到新的确认与发展,从而初步形成海峡两岸之间“两轨交流机制”,即两会作为第一轨道,国共平台作为第二轨道的双重协商机制。

马英九当政后,一度坚持两岸两会这一正式的交流协商机制,对2005年国共建立的国共党际交流平台有所排斥,担心会在岛内民主政治下形成“以党干政”的现象。然而,国共双方非常珍惜与重视国共平台,尽管这一轨道不直接做出相关政策决策,但在两岸关系较为特殊的背景下,这一平台在两岸互动与协商过程中的辅助功能却不是两会所能替代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马英九当局认可了国共平台。12月,第四届国共经贸文化论坛在上海举行,就两岸经贸合作、文化交流与人员往来等议题进行广泛交流与讨论,为两会下一步协商提供参考意见。

陈云林一小步 两岸一大步

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中,尤其是在海峡两岸两会负责人互访中,长期呈现“只来不往”的格局,即台湾海基会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实现了多次大陆之行,而大陆海协会负责人却一直无法进岛商谈。尤其是前海协会会长汪道涵访台计划因李登辉的阻挠与干扰,汪老未能最后踏上台湾这片土地,留下了难以挽回的遗憾,更导致海协会与海基会会谈中断长达九年之久。

2008年初,在海协会与海基会恢复商谈之后,海峡两岸都在期盼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赴台访问,在台北举行“第二次陈江会”。然而,随后大陆“三鹿毒奶粉事件”的爆发,因相关产品出口到台湾,在岛内引起市场恐慌。以民进党为代表的反对政治势力将原本单纯的食品卫生安全事件高度政治化、扩大化,掀起一股“反中”恶流,强烈反对陈云林访台,成为影响2008年两会协商的最大变数。

尽管面临强大的压力,大陆方面与国民党执政当局依然按原定计划,促成陈云林于11月初访台,在台北举行了第二次“陈江会”以及“马陈会”,实现了一个历史性跨跃:首先,这是大陆海协会负责人首次登台访问,实现了近60年来大陆最高官方代表正式访台的历史性突破。

其次,是首次成功在台北举行了两会负责人的“两会会谈”,打破了长期只能在第三地或在大陆会谈的历史,成为海峡两岸制度化协商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三是两会签署了《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与《海峡两岸食品安全协议》等四项重要经济协议,标志着海峡两岸“三通”的基本实现。四是陈云林与马英九的会面,开创了大陆海协会负责人与台湾领导人的首次会谈。

马英九带来的变化

长期以来,台湾在李登辉与陈水扁统治下走上了以追求台湾独立与两岸政治对抗的发展道路,先后抛出了两岸“两国论”与“一边一国”的错误谬论,严重影响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马英九上台执政后,彻底扭转了这种错误的两岸关系定位与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做法。马英九在发表的就职演说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两岸关系发展的政策与主张,强调在“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尽早恢复协商”,强调“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台湾与大陆可以找到和平共荣之道”。

在两岸关系定位问题上,马英九在9月初接受《墨西哥太阳报》专访时,则首次明确提出了两岸关系的政治定位,强调两岸不是“两个中国”,“海峡两岸双方处于一种特别的关系”,“但不是国与国的关系”,彻底否定了李登辉的“特殊国与国关系”及陈水扁两岸“一边一国”的两岸关系定位。马英九的这种两岸关系定位既是依台湾有关法律对两岸关系的法律定位,是一种维持现状的表现,更是一种善意的表达,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另一种表述。

在这样的两岸思维下,马英九当局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两岸经贸开放政策举措,大幅放宽台商对大陆投资限制,规划大陆企业赴台投资,正式开放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及实现直接、双向通航与通邮,为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

可以说,马英九的两岸关系政治定位与两岸政策的重大调整,让两岸关系重新步上良性互动与发展的轨道。

直接、双向“三通”基本实现

近三十年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了海峡两岸通邮、通航、通商的主张,从此实现两岸“三通”就成为大陆对台政策与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主张。

多年来,尽管两岸实现了较大规模的通商,实现了局部通航,但却一直受到重重限制,无法实现基本的或正常的直接、双向“三通”,空中通航是有限的“节日包机”,海上通航是间接的,通邮是间接的,通商是受限制的,投资是单向的。

然而,这一切在2008年获得重大突破。先是6月中旬海协会与海基会的首次复谈,达成《海峡两岸周末包机会谈纪要》,让两岸通航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接着11月初两会在台北达成四项经贸合作协议,尤其是《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的签署,让海峡两岸基本上实现了直接通邮与通航,也就实现了某种程度的直接通商,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不和谐音依然存在

失去政权后的民进党,作为岛内最大的反对党,未能深刻自我反省,也没有认真检讨错误的两岸路线与政策,反而走上了一条更为激进的“台独”与“反中”路线,扮演了破坏与阻挠两岸关系发展的角色,成为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要破坏力量。

以民进党为代表的泛绿阵营,以大陆“三鹿奶粉产品事件”为借口,在岛内掀起所谓“反黑心,反中国,顾台湾”的一系列抗议活动,不仅发生了引起海峡两岸高度关注的“张铭清被推打事件”,甚至民进党还公开策划了反对与抗议陈云林的访台活动,制造了严重的警民冲突流血事件,成为2008年两岸关系改善的最不和谐的一幕。

民进党作为反对党,对于海峡两岸两会的协商,本来可以提出自己的政策主张,可以对台湾的执政党的大陆政策依民主法制程序进行监督,而不是采取民粹的、暴力的方式进行抵抗,不能为反对而反对。如果不能务实地提出可行的两岸政策主张,不能提出符合绝大多数台湾民众利益的两岸政策,而是采取非理性的抗争手段,则背离主流民意,让自己的两岸政策边缘化,永远得不到多数人民的支持,也就无法重新执政。

两岸问题,既是民进党挑动支持者的敏感议题,也是困扰民进党发展的重大挑战。依目前形势观察,在短期甚至较长时期内,民进党仍然走不出以对抗为核心的大陆政策思维,仍然在坚持台湾独立的政治立场下,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阻碍力量。

在民进党的反对与压力下,马英九当局的两岸政策也受到影响,经贸、文化等相关政策的开放程度与推进时效也大打折扣。尤其是两会签署的四项经济协议在“立法院”审议受到民进党的阻挠,未能及时通过,预示着未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及相关协议仍会受到民进党的牵制与干扰,未来两岸关系仍将在挑战中发展,在发展中突破。

2009年值得期待

2009年,除了两岸高层互动会持续进行,民间交流与交往会进一步扩大外,海协会与海基会两会将会持续接触与协商,预计下一个“陈江会”仍将是新一年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头戏。

在2008年两岸通航与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两岸金融往来与合作问题、产业合作与对接问题、双向投资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两岸能源合作问题、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与制度化合作问题等将成为主要讨论议题,预计两岸经贸合作协商将会取得一系列新的重要成果与突破。

不过,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依然面临不少挑战。除了岛内反对党的干扰外,海峡两岸关于台湾国际空间的安排与参与问题仍将是一个主要的争议焦点,随时会影响两岸关系的顺利发展。同时,日益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对海峡两岸贸易与台商在大陆投资发展的冲击越来越大,已成为两岸经贸合作面临的另一挑战。

『叁』 两岸共同市场的争议

两岸共同市场构想推出后,除了获得回响与推动外,亦同时有不少反对声音。反内对者又以台容湾政府实际执政党民进党为最主要代表。例如2008年2月月 底,2008年台湾总统选举民进党候选人谢长廷就频以发表主要政见方式,大力反对该共同市场概念,他与民进党指陈该共同市场其实就是一中市场,并认为 核心为“全面对中国开放台湾市场”。除了会使台湾政经情势恶化外,也在大陆便宜劳工占尽价格优势下,让“中国五百万人过来台湾”。惟该说法遭国民党正副总统候选人马英九和萧万长郑重否认,萧且公开宣示认为“两岸共同市场并未列入竞选政见”。至此,共同市场议题,成为该场选举的重大议题决胜点。
除了民进党之外,台湾社会少数左派团体台湾劳工阵线与台湾农业产学联盟亦对两岸共同市场表示反对。这些团体认为两岸共同市场所带来的“自由贸易”、“资本快速流动”或“人员自由流动”可能会台湾劳工遭受伤害;直接冲击台湾中小企业劳工的工作权。除此,也会让台湾农业品销售市场严重萎缩。

『肆』 海峡两岸最近呈现出较好的“互动”势头,这种趋势是否可以延续,为什么还有哪些影响因素或“变数”

在2008年初台湾领导人选举中,在陈水扁的主导下,同时举行了“入联”与“返联”两项公民投票。若民进党获胜,台湾“法理独立”会随时爆发,必将导致台海最大政治危机。即使民进党败选,若两项公投过关,同样会影响马英九的两岸政策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两岸关系处在了一个严峻的历史转折点上。

然而,台湾民众做出了明智的选择,抛弃了不断制造两岸危机与限制两岸经贸往来的民进党,选择了在两岸关系问题上相对理性与务实的国民党,选择了马英九,而且让两项公投也没有过关。这是2008年两岸关系发生重大历史性转变的基本条件与背景。

代表国民党当选的马英九,在选前与选后多次表示坚持“不统、不独、不武”的两岸政策,不断强调他不会搞“法理独立”,而且扬弃了民进党的“锁岛”政策,走向一条积极、务实开放的两岸政策,迎来了两岸关系改善与和平发展的新机遇。

在岛内政局发生新的重大变化下,大陆方面迅速调整对台政策与策略,不断释放善意,两岸高层互动随即展开,海峡两岸关系格局很快发生了积极变化,揭开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一页。

“双十六字方针”的确立

马英九当选台湾领导人及在未实现政权交接的空窗期,在两岸相互默契下,实现了台湾“准执政党”国民党高层对大陆的访问与会谈,并在会谈中各自提出了打破两岸关系僵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双十六字方针”。

4月12日,萧万长应邀出席在海南举办的博鳌论坛,并实现了“胡萧会”。尽管萧万长是以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的身份参加,但他的另一身份是台湾新当选的“准副领导人”,因此这次胡锦涛总书记与萧万长的会面,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个历史性的重要标志。

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萧万长时提出“四个继续”,即“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将继续推动两岸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交流合作,继续推动两岸周末包机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磋商,继续关心台湾同胞福祉并切实维持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继续促进恢复两岸协商谈判”。萧万长则表示,“政策要开放,态度要务实,步伐要稳健,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才能走得顺,也才能为两岸人民创造更大的利益。希望能‘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为两岸关系开创互信、互谅、互助、互利的新时代”。萧万长提出的“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的“十六字方针”是马英九准执政当局发展两岸关系的基本原则与主张。

半个月之后,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访问大陆。胡锦涛主席在会见连战时指出,当前台海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两岸双方应当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这“十六字方针”成为新形势下大陆发展两岸关系的基本原则与主张。

可以说,在新形势下,海峡两岸“双十六字方针”的提出,成为海峡两岸关系改善与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

建立双轨协商机制

李登辉执政后期,为阻挠海协会会长汪道涵访台,有意抛出“两国论”,不仅严重恶化了两岸关系,而且让海协会与海基会的两会协商宣告中断。民进党执政后,陈水扁抛出了两岸“一边一国论”,大搞“法理独立”活动,让两岸关系陷于更大困境。

2008年春,国民党重新执政后,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下,迅速促成了中断近十年的海协会与海基会的复谈。6月中旬,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访问北京,两会举行了首次“陈江会”,达成多项共识,签署了《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协议》与《海峡两岸周末包机会谈纪要》两项重要经济协议,揭开了2008年两会协商及两岸经贸关系大发展的序幕。

在海峡两岸两会协商机制恢复与重新确立之后,国共党际交流平台也逐步得到新的确认与发展,从而初步形成海峡两岸之间“两轨交流机制”,即两会作为第一轨道,国共平台作为第二轨道的双重协商机制。

马英九当政后,一度坚持两岸两会这一正式的交流协商机制,对2005年国共建立的国共党际交流平台有所排斥,担心会在岛内民主政治下形成“以党干政”的现象。然而,国共双方非常珍惜与重视国共平台,尽管这一轨道不直接做出相关政策决策,但在两岸关系较为特殊的背景下,这一平台在两岸互动与协商过程中的辅助功能却不是两会所能替代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马英九当局认可了国共平台。12月,第四届国共经贸文化论坛在上海举行,就两岸经贸合作、文化交流与人员往来等议题进行广泛交流与讨论,为两会下一步协商提供参考意见。

陈云林一小步 两岸一大步

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中,尤其是在海峡两岸两会负责人互访中,长期呈现“只来不往”的格局,即台湾海基会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实现了多次大陆之行,而大陆海协会负责人却一直无法进岛商谈。尤其是前海协会会长汪道涵访台计划因李登辉的阻挠与干扰,汪老未能最后踏上台湾这片土地,留下了难以挽回的遗憾,更导致海协会与海基会会谈中断长达九年之久。

2008年初,在海协会与海基会恢复商谈之后,海峡两岸都在期盼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赴台访问,在台北举行“第二次陈江会”。然而,随后大陆“三鹿毒奶粉事件”的爆发,因相关产品出口到台湾,在岛内引起市场恐慌。以民进党为代表的反对政治势力将原本单纯的食品卫生安全事件高度政治化、扩大化,掀起一股“反中”恶流,强烈反对陈云林访台,成为影响2008年两会协商的最大变数。

尽管面临强大的压力,大陆方面与国民党执政当局依然按原定计划,促成陈云林于11月初访台,在台北举行了第二次“陈江会”以及“马陈会”,实现了一个历史性跨跃:首先,这是大陆海协会负责人首次登台访问,实现了近60年来大陆最高官方代表正式访台的历史性突破。

其次,是首次成功在台北举行了两会负责人的“两会会谈”,打破了长期只能在第三地或在大陆会谈的历史,成为海峡两岸制度化协商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三是两会签署了《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与《海峡两岸食品安全协议》等四项重要经济协议,标志着海峡两岸“三通”的基本实现。四是陈云林与马英九的会面,开创了大陆海协会负责人与台湾领导人的首次会谈。

马英九带来的变化

长期以来,台湾在李登辉与陈水扁统治下走上了以追求台湾独立与两岸政治对抗的发展道路,先后抛出了两岸“两国论”与“一边一国”的错误谬论,严重影响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马英九上台执政后,彻底扭转了这种错误的两岸关系定位与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做法。马英九在发表的就职演说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两岸关系发展的政策与主张,强调在“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尽早恢复协商”,强调“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台湾与大陆可以找到和平共荣之道”。

在两岸关系定位问题上,马英九在9月初接受《墨西哥太阳报》专访时,则首次明确提出了两岸关系的政治定位,强调两岸不是“两个中国”,“海峡两岸双方处于一种特别的关系”,“但不是国与国的关系”,彻底否定了李登辉的“特殊国与国关系”及陈水扁两岸“一边一国”的两岸关系定位。马英九的这种两岸关系定位既是依台湾有关法律对两岸关系的法律定位,是一种维持现状的表现,更是一种善意的表达,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另一种表述。

在这样的两岸思维下,马英九当局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两岸经贸开放政策举措,大幅放宽台商对大陆投资限制,规划大陆企业赴台投资,正式开放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及实现直接、双向通航与通邮,为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

可以说,马英九的两岸关系政治定位与两岸政策的重大调整,让两岸关系重新步上良性互动与发展的轨道。

直接、双向“三通”基本实现

近三十年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了海峡两岸通邮、通航、通商的主张,从此实现两岸“三通”就成为大陆对台政策与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主张。

多年来,尽管两岸实现了较大规模的通商,实现了局部通航,但却一直受到重重限制,无法实现基本的或正常的直接、双向“三通”,空中通航是有限的“节日包机”,海上通航是间接的,通邮是间接的,通商是受限制的,投资是单向的。

然而,这一切在2008年获得重大突破。先是6月中旬海协会与海基会的首次复谈,达成《海峡两岸周末包机会谈纪要》,让两岸通航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接着11月初两会在台北达成四项经贸合作协议,尤其是《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的签署,让海峡两岸基本上实现了直接通邮与通航,也就实现了某种程度的直接通商,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不和谐音依然存在

失去政权后的民进党,作为岛内最大的反对党,未能深刻自我反省,也没有认真检讨错误的两岸路线与政策,反而走上了一条更为激进的“台独”与“反中”路线,扮演了破坏与阻挠两岸关系发展的角色,成为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要破坏力量。

以民进党为代表的泛绿阵营,以大陆“三鹿奶粉产品事件”为借口,在岛内掀起所谓“反黑心,反中国,顾台湾”的一系列抗议活动,不仅发生了引起海峡两岸高度关注的“张铭清被推打事件”,甚至民进党还公开策划了反对与抗议陈云林的访台活动,制造了严重的警民冲突流血事件,成为2008年两岸关系改善的最不和谐的一幕。

民进党作为反对党,对于海峡两岸两会的协商,本来可以提出自己的政策主张,可以对台湾的执政党的大陆政策依民主法制程序进行监督,而不是采取民粹的、暴力的方式进行抵抗,不能为反对而反对。如果不能务实地提出可行的两岸政策主张,不能提出符合绝大多数台湾民众利益的两岸政策,而是采取非理性的抗争手段,则背离主流民意,让自己的两岸政策边缘化,永远得不到多数人民的支持,也就无法重新执政。

两岸问题,既是民进党挑动支持者的敏感议题,也是困扰民进党发展的重大挑战。依目前形势观察,在短期甚至较长时期内,民进党仍然走不出以对抗为核心的大陆政策思维,仍然在坚持台湾独立的政治立场下,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阻碍力量。

在民进党的反对与压力下,马英九当局的两岸政策也受到影响,经贸、文化等相关政策的开放程度与推进时效也大打折扣。尤其是两会签署的四项经济协议在“立法院”审议受到民进党的阻挠,未能及时通过,预示着未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及相关协议仍会受到民进党的牵制与干扰,未来两岸关系仍将在挑战中发展,在发展中突破。

2009年值得期待

2009年,除了两岸高层互动会持续进行,民间交流与交往会进一步扩大外,海协会与海基会两会将会持续接触与协商,预计下一个“陈江会”仍将是新一年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头戏。

在2008年两岸通航与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两岸金融往来与合作问题、产业合作与对接问题、双向投资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两岸能源合作问题、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与制度化合作问题等将成为主要讨论议题,预计两岸经贸合作协商将会取得一系列新的重要成果与突破。

不过,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依然面临不少挑战。除了岛内反对党的干扰外,海峡两岸关于台湾国际空间的安排与参与问题仍将是一个主要的争议焦点,随时会影响两岸关系的顺利发展。同时,日益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对海峡两岸贸易与台商在大陆投资发展的冲击越来越大,已成为两岸经贸合作面临的另一挑战。

『伍』 两航谈判 金门谈判 第一次汪辜会谈 第二次汪辜会谈 等使两岸关系发生什么改变

第一次汪辜会谈
时间 1993年4月27-30日
地点 新加坡
机构 海协会与海基会
内容 会谈达成了包括《汪辜会谈共同协议》在内的四项协议。
意义 这是海峡两岸高层人士在长期隔绝之后的首度正式接触,是两岸走向和解的历史性突破。

第二次汪辜会谈
时间 1998年10月14日
地点 上海
机构 海协会与海基会
内容 双方在会谈中达成了四项共识。
意义 辜振甫是近五十年来第一位踏足祖国大陆的由台湾当局正式授权的代表。
连战访大陆
时间 2005年4月26日
地点 上海/西安/北京/南京
人物 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代表团
内容 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举行会谈,并发表新闻公报。公报坚持九二共识、反台独是国共共同主张。
意义 这是1949年以来中国国民党主席首次访问大陆。胡锦涛29日与连战的握手是60年来两党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
胡萧会
时间 2008年4月12日
地点 博鳌论坛
人物 胡锦涛与萧万长
内容 胡锦涛会见了萧万长率领的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代表团一行,就两岸经济交流合作问题交换意见。
意义 中国国民党在台湾“执政”以来台湾领导人首次与大陆领导人会晤。
吴伯雄访大陆
时间 2008年5月26-31日
地点 南京/北京/上海
人物 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及代表团
内容 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与胡锦涛举行会谈。胡锦涛建议奥运开幕式当天,两岸选手共举圣火一起进场。吴伯雄邀大陆高层访台。
意义 中国国民党在台湾执政以来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晤。
金门谈判
时间 1990年9月11-12日
地点 金门
机构 两岸红十字会组织
内容 就两岸红十字组织参与见证主管部门执行海上遣返大陆偷渡者事宜进行了协商,并于12日签署了“金门协议”。
意义 为其后两岸的授权民间机构的商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两航谈判
时间 1986年5月17-20日
地点 香港
机构 中国国航与台湾华航
内容 双方就降落广州的台湾华航交接货机、机组人员和货物事宜达成协议,签署了“两航会谈纪要”。
意义 这次商谈是两岸在隔绝37年后由官方在背后主导下的第一次公开接触谈判

第二次“陈江会”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4日上午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北举行会谈。
双方达成四项共识

『陆』 两岸共同市场的推行

两岸共同市场确定后,推动其宣言的机构纷纷成立,其中以民间财团法人专性质的两岸共同市属场基金会最著名而主要推动者则包含2008年台湾总统选举副总统候选人萧万长、国民党主席连战等人。尔后,该宣言亦曾成为国民党各类型选举中的竞选政见,并认为两岸共同市场会使台湾经济迅速成长。另外,亦有台积电、统一、国泰人寿等台湾大型企业各自捐款数百万新台币予该基金会以推动两岸共同市场。
除此,以推动该市场策略的经济论坛,亦于两地相继举行,例如于2007年9月于中国广西南宁召开的“第二届两岸产业共同市场论坛”。该论坛推动参加者计有国民党副主席章仁香、亲民党荣誉副主席钟荣吉等460人台湾经济、政治及产学界人士参与。

『柒』 08两岸关系大事件及意义

2008年两岸关系十大事件
一、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新时期
3月22日,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萧万长赢得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民进党8年执政结束,台湾实现二次政党轮替。5月20日,马英九就职并发表演说,表示将以“不统、不独、不武”的理念,维持两岸现状,强调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一定可以找到“和平共荣之道”。马英九推行以“一国两区”为核心、以两岸和平共荣为目标的大陆政策,积极推动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两会协商,两岸关系逐渐步入和平发展的新时期。
二、四川汶川发生地震,两岸同胞同心赈灾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大地震,两岸同胞积极投入救助与重建工作。中台办、国台办发出紧急通知,全力救助2890多名受困台湾同胞,台湾各界亦以各种方式参与赈灾工作。国民党第一时间发函慰问,并组织捐款捐物。民进党当局宣布向灾区捐款20亿元新台币,这是台当局第一次对大陆捐款。台“陆委会”召开跨“部会”会议,紧急成立由58名专业人员组成的救援小组赶赴灾区。岛内企业及民间团体亦给予捐款和支持,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在地震中得到升华。
三、“胡吴会”首次举行,为两会协商营造氛围
5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会见了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这是两岸执政党领导人首次会谈。胡表示,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应继续依循并切实落实“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努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吴称,两岸执政党应秉持“回应民意、实事求是、求同存异、开创未来”的原则,共创两岸繁荣。此前的4月12日,胡锦涛在博鳌会见了萧万长率领的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代表团,呼吁两岸“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为两岸关系开创互信、互谅、互助、互利的新时代。4月29日,胡锦涛会见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一行,提出两岸双方应“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切实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国民党重新执政后,两岸高层会晤不断,为两岸两会重启协商营造氛围,有力促进了两岸关系发展。
四、两会重启谈判,两岸周末包机顺利启航
6月11日,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率团抵达北京,重启中断近10年的海协会、海基会协商,两会签署《海峡两岸包机会谈纪要》和《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13日,胡锦涛总书记会见江丙坤一行,提出两会协商16字原则:平等协商,善意沟通,积累共识,务实进取。7月4日,两岸周末包机顺利启航,同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首发团抵台,为两岸旅游写下历史性一页,开创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五、北京奥运成功举办,两岸共襄奥运盛举
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开幕,岛内民众热切关注并热情参与。台北、台中、高雄三地同步举行“迈向2008年北京奥运会总动员、万人健康大步走”活动,100多名原住民组成的“高金素梅文化团队”参加奥运会开幕式的文艺演出,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荣誉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及台当局多名要员前来观赛。台湾代表团在北京尽享“主场优势”,并获得了举重、跆拳道等项目的4块铜牌。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得到了多数岛内民众的支持和肯定,进一步加深了两岸民众的情感。
六、二次“陈江会”顺利举行,两岸制度性协商管道正式建立
11月3-7日,海协会长陈云林展开为期5天的访台行程,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举行“陈江台北会谈”,共同签署了空运、海运、邮政、食品安全等四项协议,并会见了马英九等岛内党政高层。这是1949年以来大陆授权最高层级的谈判代表赴台,标志两岸制度性协商管道正式建立,两岸关系进入协商谈判、和解合作、良性互动的新时期。12月23日,根据两会达成的共识,大陆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踏上了宝岛土地,落户台北新家,大陆17株珙桐树同时运送至宜兰植物园。
八、两岸“三通”迈出历史性步伐,两岸关系朝更为紧密的方向发展
12月15日,根据海协、海基会台北会谈协议,两岸海、空直航及直接通邮正式启动,天津、北京、上海及台湾的高雄、基隆等地分别举办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仪式,两岸直接“三通,,基本实现,两岸关系跨入和平发展新阶段,“两岸命运共同体”意识开始酝酿并逐渐深入民心。
九、国共举办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共议应对金融危机对策
12月20一21日,由中共中央台办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与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共同举办的第4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上海举行,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荣誉主席连战等人出席,会议围绕两岸金融和服务业、两岸双向投资、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等问题达成9项共同建议,大陆随之推出10项惠台措施,对于帮助台湾度过金融危机、早日实现两岸经贸正常化、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具有重大意义。
十、胡锦涛提出发展两岸关系六点建议,在岛内激起强烈反响
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两岸关系的六点意见: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胡总书记讲话引发岛内热烈反响,台当局、国民党及岛内民众充分肯定大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诚意和善意,期待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的新时期。

『捌』 2008年4月,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萧万长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要积极实现两岸“三通”.两岸“三

天坛位于北京市,青铜坐佛位于香港,赤嵌楼位于台湾省,大三巴牌坊位于澳门,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玖』 萧万长的家庭成员

1960年,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取代。在1978年12月31日美国将正式终止与中华民国的外交关系。
本来是经济部次长汪彝定和国贸局副局长萧万长搭机赴美进行第六回合的两国贸易谈判的日子,但美国在该日宣布要和台湾断交。汪彝定让萧万长依原订行程上机到美国进行谈判。经过十多天的谈判,终于成功说服美国,汪彝定在正式断交前三天的十二月廿九日赶到,双方签字。萧万长为台湾争取了宝贵的永久最惠国待遇。一战成名的萧万长备受各方肯定,从此跃上历史舞台,开启他与台湾建设息息相关的三十年大展身手岁月。 2008年4月12日萧万长以“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之名义参与博鳌论坛,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面,此海南博鳌行被称为两岸融冰之旅,萧万长提出两岸未来互动之十六字箴言:“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替未来两岸经济及政治对谈带来新的局面。
萧万长先生率的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代表团一行,就两岸经济交流合作问题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博鳌会交换意见。达成两岸同胞携手努力,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的共识。
“胡萧会”而在台海掀起阵阵“台湾热”。大陆、港府及香港商界大亨对未来几年台湾经济情势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乐观情绪。随之而来的是台北股市连续多日保持在9000点的高位,引来各方投资人的追捧;长期低迷的房地产市场也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发起了“高烧”,高达四成的房价涨幅也没能浇灭人们的置屋热情。两岸议题成为各大媒体追逐的焦点,“三通”、“直航”、“陆客来台”、“人民币兑换”等热门语句随处可闻。
萧万长之后又多次参加博鳌会议,为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

『拾』 2008年4月,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箫万长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要积极实现两岸“三通”。两岸

1、C
2、A

阅读全文

与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通胀保值债券收益率低于0 浏览:741
买国债一千万五年有多少利息 浏览:637
厦大教育发展基金会联系电话 浏览:175
广东省信和慈善基金会会长 浏览:846
哪几个基金重仓旅游类股票 浏览:728
金融债和国债的区别 浏览:515
银行的理财产品会损失本金吗 浏览:8
债券的投资风险小于股票 浏览:819
郑州投资理财顾问 浏览:460
支付宝理财产品分类 浏览:232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八条 浏览:856
文化礼堂公益慈善基金会 浏览:499
通过基金可以投资哪些国家的股票 浏览:943
投资金蛋理财靠谱吗 浏览:39
旧车保险如何过户到新车保险 浏览:820
易方达国债 浏览:909
银行理财差不到交易记录 浏览:954
买股票基金应该怎么买 浏览:897
鹏华丰实定期开放债券a 浏览:135
怎么查保险公司年投资收益率 浏览: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