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基金 > 英國木刻版畫基金會

英國木刻版畫基金會

發布時間:2021-04-20 22:30:14

1. 國外都有哪些 木版畫家

最早的木版畫起源於中國;現存年代最久的木版畫創作於公元9世紀;然而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還要長得多。木刻的前身是用石料·金屬和木料刻制的官方和私人印章,即圖章。歐洲木版畫的前身是所謂的織物印花,即把刻好的圖形(也叫「模板」)印在織物上;這種方法古埃及早已有之。在德國這種織物印花是從13世紀開始興起的,首先它可取代昂貴的東方紡織品。

以前在織物或紙張上進行拓印的方法都是彩凸版印刷的原理,即在木板上凸刻出圖樣,將無用部分去掉,然後(通常用油墨滾筒)在留下的凸出部分上著色。這種原理的印刷術統稱為凸版印刷術(如麻膠版畫也是如此)。後來發明的用於銅版畫和蝕刻畫的凹版印刷與此正相反。

如果沒有造紙的發明和傳播,木版畫(以大約1400年起)的發明和傳播是不可想像的。從此紙張和印畫以及由谷登堡在1450年前後發明的活字印刷開始取代昂貴的獸皮紙以及手工插圖和手抄藝術。這個過程標志著文化史上從中世紀向近代的邁進過程,並且由於版畫新技法的產生也標志著民主的藝術鑒賞的開端。隨著木版畫的出現,也就開始了印畫技術,就是把圖畫復制數份。首先用於宗教方面繪畫的復制(如聖像和朝聖畫),也包括游戲牌。最初的木版畫作者都是一些無名的手藝人。第一個出了名的,同時也是最著名的木版畫作家是阿爾布雷希特·丟勒。他在木版畫藝術上獨樹一幟,創立和完善了無與倫比的藝術風格。和他同時代的重要人物有盧卡斯·克拉納赫和漢斯·布格邁爾,他們發明了套色木刻,並很快創立並保持了自己的特有風格。

16世紀初是德國藝術天才輩出的階段。此後版畫開始普及。它不僅被應用在書籍插圖上,而且還以迅速有效的傳單形式被宗教改革者和反改革者們用作宣傳工具。因此,木刻的藝術質量受到了損害,並在17世紀和18世紀受到了銅版畫腐蝕技術的沖擊。

在19世紀初,木版畫因採用了新的技法而重新復甦,並為人喜愛。這種創新是由英國人托馬斯·畢維克(1753-1840)開始的;他一反以往用小刀在縱剖木板上刻畫的傳統作法,而是使用能夠刻出最精細條紋的專門刻刀在硬質橫斷板面上刻畫。這種新技法叫木口木刻。由於它色調層次多,亦稱「色調木刻」。它也可用於書籍和報插圖的復印。首先採用這種更加完美的新技術法的人當中有卡斯帕爾·達維德·弗里德里希(1774-1840)。他的兄弟是格賴夫斯瓦爾德的一位木匠,在他幫助下卡斯帕爾掌握了這一技法。路德維希·里希特(1803-1884)和阿道夫·馮·門采爾(1815-1905)則是先把他們設計的書籍插圖反貼或描繪在刻版上(後來採用照相術復制在刻版上)然後交給專職雕刻師雕刻。這種分工從丟勒時代起就已十分普遍。但是,隨著工藝程序機械化的提高,它影響著線條的直接性及其原有的表現力。

--------------------------------------------------------------------------

20世紀德國木版畫的發展趨向

19世紀末20世紀初,任何其它版畫藝術都沒有經歷木版畫這樣全面的變革,這無疑要歸功於木版畫摒棄了學院式的藝術理想,而著眼於藝術和生活的源泉。率先進行全面變革的是三位外國人:法國的保羅·高更(1848-1903),他說:「原始的東西對我來說是一種樂趣」挪威的愛德華·蒙克(1863-1944),其現存的作品最先在德國被接受;瑞士畫家費利克斯·瓦洛頓(1865-1925),其誇張的藝術風格已超出了「青春藝術風格」的影響。許多志趣相同的藝術家深受他們的影響。在德國,受到他們的影響,同時也受到日本浮世繪畫派影響的三位各有特點的人物是:埃米爾·奧爾利克,威廉·拉格,瓦西里·康定斯。斯青春藝術風格的流行波及到整個工藝美術行業,包括建築師。如彼得·貝倫斯,埃克曼,瓦爾特·克勒姆,卡爾·蒂曼,E·R·韋斯等,他們都創作出了涉及面廣泛的套色木刻。但是,那些新思想最終促成變革還是由於德累斯頓藝術家協會「橋社」的幾個出生於1881年至1884年之間的大學生:凱爾希納,海格爾,施米特—魯特勒夫,佩許斯坦因。確切
說,他們是「表現主義藝術家」,但他們的「表現主義」影響了整整一代人,其中包括慕尼黑藝術家聯盟「藍色騎兵社」的成員(馬爾克,康定斯基,坎彭頓克等)和一些獨立的藝術家,如諾爾德,羅爾夫斯,民拉赫,貝克曼以及偉大的凱綏·珂勒惠支女士,身為成熟的女藝術家她還受到了「那些獨辟蹊徑的青年人」之影響。表現主義通過格里斯哈貝爾傳到我們今天。當然,在木版畫妝中還出現了一些完全不同的其它藝術風格,它們都進一步堆動了木版畫的發展。但據我們所知,這些東西迄今還未受重視,或者說未得到充分的估價。

--------------------------------------------------------------------------

研究現狀

通過圖文來了解所謂典型現代派的木版畫,在今天來說是不成問題的,人們普遍認為,木版畫是本世紀頭十年德國藝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就是說,表現主義的木版畫當時已形成了一種風格,並常常走在其它繪畫的前面。相反,傳統的觀念鄧認為版畫只是或多或少地把畫家們創作出來的東西復制一下。20世紀德國偉大藝術家們的版畫傷口在題材內容和思想上比以往任何人的傷口都有豐富得多,廣泛得多。他們具有獨創性,而不效仿別人即使是為那些風格近似的作家們的著作繪制插圖也是如此。目前,人們正在廣泛深入地研究這些作品並出版了畫集與目錄。

但是,如果有人對表現主義的范圍以及它在藝術上所達到的光輝頂點視而有見的話,那麼藝術史的參考文獻對他們來說就無任何價值。現在就存在著這種印象,好象木版式畫隨表現主義一道壽終正寢了。擺在您面前的這本展覽目錄則是第一次指出並證明,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它會告訴您(盡管只能一步一步地來)木版畫直到今天始終在包括其它流派的新老藝術家當中生存市面上。從1924年至1984年這段時間的發展會使您對相應的分類和年代得出清楚的概念。如前所述,這是介紹近60年來德國自動畫發展的首次嘗試,因此不可能沒有錯誤和缺陷,但它畢竟會對版畫研究起到推動作用。

--------------------------------------------------------------------------

表現主義以後的德國木版畫(1924-1984)

20年代中期,諾爾德,羅爾夫斯和施米特—魯特勒夫等藝術家們根據自己進行版畫創作的切身體驗一致認為,木版畫因其形體誇張是最富有表現力的藝術形式。其它一些藝術家在木版畫創作上則是「鍥而不舍」,如凱爾希納(卒於1970年),他即使在職自願到瑞士達沃斯流放期間都不願放棄自己在「橋社」的領導權。還有海格爾(卒於1970年),他由於政治原因被迫於1933年至1945年中斷了木版畫的創作而到了50年代他又重操舊業。所有這些「早期的」表現主義藝術家都得面臨這種情況:人們要把他們晚期的作品同早期的相比較,但他們的晚期作品卻已失去了表現主義的特色。

另外,有一大批獨立的藝術家只是在巨烈動盪的20年代初這段時間——同樣是由於受到感染——才採用了木版畫這一最有力的版畫形式,但隨著表現主義的終結,他們又停止了木版畫的創作。如珂勒惠支女士、巴拉赫、貝克曼、法寧格、艾伯茨、莫爾察恩、米切克—科蘭德、迪克斯等。

那麼,是哪些畫家使青春派和表現主義藝術得到繼承與發展呢?首先是一些後起之秀,如奧托·潘科克(生於1893年)、沙爾(生於1896年)、費利克斯米勒(生於1897年),此外還有一位木口木刻大師卡爾·勒辛(生於1897年);其次是一些雕塑家,如馬塔雷(生於1887年)和馬爾克斯(生於1889年),他們出於對木頭的特殊感情,不僅從事雕塑,而且直到晚年還創作了相當水平的版畫;再其次是一些被忽視的構成主義畫家和木版畫抽象派藝術家,如康定斯基(不僅是他的早斯作品,而且也包括其晚期作品)、莫奧利—納吉、約瑟夫·阿爾貝斯和瓦爾特·德克賽爾以及漢斯·阿爾普和阿道夫·弗萊施曼;另外也不能忘記社會主義的「科隆進步藝術家小組」的成員:塞韋特、霍爾樂、阿恩茨。他們在藝術史上荒廢的那十年(1924—1934)中,並且在此之後也經常不顧納粹政權文化政策的嚴重干擾創作了許多木版畫。人們記得,對木版畫傳統影響最大的H·A·P·格里斯哈貝爾(1909—1934)從1935年至1939年創作了多幅組畫「羅伊特林根的印刷品」,而且從1946年起處於領先地位的畫家E·W·奈在1934年和1938年兩度創作了木刻組畫。最後提到的這些藝術家的所有作品在今天都是極為珍貴的。因此,他們的部分作品不能在這次展覽會上展出(除非是租借)。這些作品的印張——包括製版——非常少,因此傳播的范圍也很小。盡管如此,它們對於德國木版畫的歷史仍是至關重要的(而且在有關的文獻中也是不可缺少的)。

1945年希特勒垮台使文化生活重新獲得解放,並加速了它的發展。此後,倖存下來而未流亡國外的「老人們」又重新登場了:阿爾普以及隨他之後揭開新的一頁的尤利烏斯·比西爾、韋爾納·霍爾、海格爾、馬爾克斯、馬塔雷等等。這時,格里斯哈貝爾也可以放開大幹了。當然,年青的一代也繼承了木版畫的傳統:在柏林的施米特—魯特勒夫的學生克利曼,在漢堡的馬勞的學生揚森、在杜塞爾多夫的馬塔雷的學生博伊於斯和在斯圖加特的受施萊默影響的沃恩以及同樣在斯圖加特的勒辛的學生富爾希。從興旺的格里斯哈貝爾美術學校中也涌現出許多優秀的作品:約祖亞·賴歇特木刻美術字(抄錄了一首具體的詩歌)和克勞斯·策的宇宙的風光。「新野獸派」的創始人巴塞利茨、彭克、基費(他沒有單獨創作版畫,而是在他的繪畫中加入木刻和為書籍做插圖,如「萊因河」)為木版畫帶來了新鮮的氣息,當然也有那些最年青一代的功勞:博伊於斯的學生伊門多爾夫、呂佩爾茨的學生馬蒂亞斯·曼森以及費利克斯·德呂澤和馬爾庫斯·厄倫等人。

木版畫東山再起,而原先佔主導地位的完美的絹網印花工藝卻同時衰敗,這並不是版畫方面特有的現象,而是藝術上的一種普遍現象:人們到處都在重新採用原始的自然材料。木刻重新受到人們的重視。同生態學方面的情況一樣,藝術家們都避免使用人造材料,因為這些材料缺少自然魅力。上面最後提到的幾位藝術家幾乎都搞木雕,而且更愛原木。巴塞利茨首次於1980年在兩年一度的威尼斯國際藝術博覽會上一鳴驚人。1982年彭克用原木創作了「德國的偶象」;他們倆和呂佩爾茨組成了一個最新的「畫家雕塑家」小組,並於1984年一同參加了巴塞爾「20世紀的雕塑」展覽。

--------------------------------------------------------------------------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以外的概況

如果有人斷言,木刻不僅在其開始階段,而且在今天基本上是一種德國的藝術表現形式,那麼他就不要怕冒著忽略許多情況的危險看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以外的情況。有一點是肯定的,即木版畫的家鄉更應該說是在東歐,而不是在西歐。而兩部分德國位於這兩者中間。最近幾十年內,一些最重要的版畫國際博覽會是在波蘭(克拉科夫)和南斯拉夫(盧布爾雅娜)舉辦的。與西歐的歷次展覽不同,木版畫在這些展覽中佔了主導地位。隨著宗教改革時期的傳單而普及的木版畫在社會主義國家裡成為人們最歡迎的表現形式,包括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是如此。1984年北京舉辦了四川(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大的省)美術學院美術作品展覽,其中主要的、在藝術上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木版畫。用材方面的問題恐怕在這當中起了重要作用:木料比銅料或石料更容易得到。至於傳統和政策對木版畫的生存起了什麼作用,華沙銅版畫陳列館女館長葉連娜·雅基摩維茨女士在她的著作《1945年以來的波蘭版畫》(維也納圖什出版社1976年版)中說得很清楚:「木版畫傳統對那個時代波蘭版畫風格起了決定性作用,而華沙一直到1939年都是木版畫傳統的中心。那裡的「里特(RYT)」版畫藝術家協會聯合的首先是木版畫作家······1947年在克拉科夫成立的『版畫家9人』小組所提出的綱領真正繼承了這種木版畫的傳統。如果以版畫的民主性為前提,就會首先把在廣大群眾中傳播文化和藝術視為版畫的社會任務。」

民主德國的情況與此類似。沃爾夫岡·許特的內容廣泛的著作《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版畫》(德累斯頓出版1979年版),可以說明這一點。另外,沃爾夫岡·羅特在《法蘭克福總匯報》1980年6月26日的評論中也寫道:「到處都可以看到德國的表現主義,不僅僅是在木版畫方面。那裡的木版畫是長盛不衰的;而在我們這里,木版畫幾乎只剩下格里斯哈貝爾的一種風格了。」盡管羅特的說法並不全對,但正象這本展覽說明所證實的,聯邦德國木版畫創作的普遍繁榮確實是最近才開始的——由於兩位德國東半部藝術家巴塞利茨和彭克的到來,在這里他們的藝術才能不受束縛。在那裡直接繼承表現主義的較老的藝術大師中值得一提的有:威廉·魯道夫(1889—1982)、漢斯·於赫澤(1894—1977)和奧托·尼邁耶—霍爾斯坦(生於1896年)。木版畫在蘇聯尤其在書籍插圖方面佔有特殊位置,在那裡木面木刻至仿還少於木口木刻。蘇聯版畫的繁榮要歸功於建立風格的藝術大師W·A·法沃爾斯基(1886—1964)。他1950年至1908年在慕尼黑學習,並於1908年在版畫創作上做了首次嘗試(見:韋爾納·施密特著《俄國木刻150年(1813—1963)》——德累斯頓銅版畫陳列館1964年展覽目錄,以及耶夫根尼·利維丁著《蘇聯版畫》——斯圖加特國家美術館1971年展覽目錄)。

除德國以外,在西歐有名望的木版畫作家,比較突出的有三位:道德是尤其在德國受歡迎的比利時人弗朗斯·馬塞雷爾(1889—1972),其表現主義的「繪畫小說」反映了20年代初的各種社會弊病;其次是1889年生於荷蘭呂伐登的荷蘭人M·C·埃舍爾,他直到去世(1972年)都充滿了超現實主義的幻想,並開創了版畫藝術的新天地;第三位是1914年出生的丹麥人阿斯格爾·約爾恩,他是哥本哈根—布魯塞爾—阿姆斯特丹先鋒派畫家小組(1948年成立)的成員,創作了許多具有所謂抽象表現主義效果的套色木刻。1917年以後生活在瑞士(達沃斯)的E·L·凱爾希納(卒於1938年)從1925年起作為木版畫家在藝術家協會「紅藍社」繼續從事木版畫創作。1920年生在蘇黎士的金屬雕塑家羅伯特·米勒在漢斯·阿爾普的影響下於1964年創作了結構奇特的「十幅木版畫」集。義大利的瑪利亞·波諾米女士(生於1935年,曾在紐約學習過)擅長利用木料的特點創作象徵派的套色木刻。除此以外,木版畫創作在地中海地區的藝術家那裡似乎不是特別活躍——然而德蘭、杜飛、馬伊洛爾、布拉克、米勒等人創作的書籍插圖則屬例外。年青的畢加索創作的唯一的一幅木版畫和馬蒂斯1906年創作的三幅木版畫,達到了野獸派的頂峰。我們對於今天英國和斯堪的納維亞的木版畫發展情況不太了解(約爾恩除外)。威廉·莫里斯(1834—1896)通過1890年成立凱爾姆斯科特出版社首先在書籍插圖方面重新振興了英國木版畫,但它的壽命似乎並不比青春藝術風格派更長,盡管有象伯恩—瓊斯、比爾茲利、克蘭、尼科爾森和布蘭溫這樣一批有影響的藝術家。

在美國,有一位對木版畫著迷的卓越的藝術家倫納德·巴斯金(生於1922年)。他創作了最小和最大規格的純黑白色木版畫。生於1928年的海倫·弗蘭肯特勒女士(從1958年與羅伯特·馬瑟韋爾結婚)完全是另一種風格,她擅長印製多層次的色彩明快的木版畫·

2. 木刻版畫的步驟

1、首先,提前塗好顏色,如下圖所示。

(2)英國木刻版畫基金會擴展閱讀:

木刻版畫的多種製作方法

一、線刻法

一種最古老的凹版雕刻法,用實心尖刀,在銅版面上刻線。刻出的線明快而鋒銳。版面可以刻得十分精緻。以前的鈔票便是用此法雕版印刷的,現在的郵票仍有少數採用此法刻制。

二、干刻法

用針直接刻銅版面,刻出的線與線刻法不同。針尖只刻破版面,線條旁邊留有銅刺,因此在版面上墨時,銅屑內亦含有墨,印出後線沿帶有絨毛似的淡墨,視覺效果柔和美觀。

三、腐蝕法

1、在銅、鋅、鋼等可以被酸素腐蝕的材料版面上塗滿防腐劑,防腐劑的主要成分是瀝青、松香和蜂蠟。然後用針在上面刻圖像,針到之處,防腐劑被颳去,露出版面,最後把它浸在硝酸溶液里,露出的部分便被腐蝕。

2、由於腐蝕的時間長短和硝酸溶液的濃度不同,腐蝕出來的線條有深淺粗細之別。腐蝕版畫一般都是多次分層腐蝕的,故色調非常豐富,層次十分分明,是凹版版畫最常用的製版法。

三、美柔丁

製造美柔丁的版式須用搖鑿。這是一種有鋒銳密齒的圓口鋼鑿,用手握住搖動它,把版面全面刺傷,滿布斑痕。滾墨印出是一片天鵝絨似的黑色。然後在上面用一把刮刀刮平被刺傷的(即滿布銅刺的)版面,輕颳得深灰色,重颳得淺灰色,不颳得全黑色,反復刮光則成白色。

四、浮雕法

讓一部分版面深腐蝕,而且腐蝕的面積要大些,卻不在上面滾墨直接放到凹版機上壓印,紙面就顯出浮雕式的無色花紋。這種方法一般只宜局部使用。

五、軟地法

1、把用瀝青、松香、蜂蠟製成的防腐劑固定在版面上,形成一層硬質的薄膜,在防腐劑內加入適量的羊脂,薄膜便可軟化。在版面滾上軟地子後,上面覆上一張紙,用鉛筆在紙背畫畫,畫畢,揭開紙,有筆道的地方吸上軟地子,版上便露出銅面來,其線條的性質完全與鉛筆畫的一樣。

2、亦可用一些實物如紡織物、網紋、葉子、紙團、線等壓印在軟地子上面,經腐蝕便可將實物的形象轉印到紙上。

3. 木刻版畫如何做

成品

4. 木刻版畫製作過程

1、首先,提前塗好顏色,如下圖所示。

5. 木刻版畫製作工具

刻刀,木板,松節油,燥油,丙烯顏料,油墨,宣紙

6. 木刻版畫的簡介

以刀或化學葯品等在木、石、麻膠、銅、鋅等版面上雕刻或蝕刻後印刷出來的圖畫。版畫經歷了由復制到創作兩個階段。早期版畫畫、刻、印者相互分工,刻者只照畫稿刻版,稱復製版畫;後來畫刻印都由版畫家一人來完成,版畫家得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藝術創造性,這種版畫稱創作版畫。中國復制木刻版畫已有上千年歷史,創作版畫則起自20世紀30年代,經魯迅提倡,後來取得了巨大發展。在西方,16世紀的A.丟勒以銅版畫和木版畫復制鋼筆畫,到17世紀,倫勃朗則把銅版畫從鏤刻法發展到腐蝕方法,並進入到創作版畫階段。木刻版畫進入創作版畫階段是在19世紀。

7. 木刻版畫的歷史

來自北歐人歷史上16世紀的木刻,奧勞斯·瑪格弩斯製作,描繪的是在烏普薩拉大教堂里的天文鍾,後來毀於火災。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印刷術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一塊重要的里程碑。它由文字印刷和圖像印刷兩部分組成,而圖像印刷即是最初的木刻版畫。
製版技術在中國的發展歷史源遠流長。新石器時代時期的出土文物(譬如甲骨、陶器、玉石、青銅器)上面的文字和紋樣雕刻,秦漢時期的畫像石、畫像磚和石碑等,都是利器在各種材料上鐫刻而成。流傳已久的印章藝術更是與製版流程相差無幾。
印刷術的成型一般認為在於唐代。宋人朱翌的《猗覺寮雜記》(下卷)便說:「雕印文字,唐以前無之,唐末益州始有墨版。」唐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印的「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簡稱「金剛經」)是現存最早的木板印刷品,卷中含有不少製作精美的木刻扉頁。
中國的雕板印刷始於佛教傳播的契機,但很快便漫布世俗生活。及至宋代,書籍及其插圖的印刷工藝已經相當嫻熟,在民間流傳最廣的紙幣和紙牌就是一些小型的木版畫。尤其是紙幣,因有防止偽造的要求,刻工更為細密繁復。這些深入民間、流傳范圍極廣的小版畫,正是印刷術西傳的先鋒。
歐洲出現印刷術,較中國約晚700年。雖然沒有確鑿證據證明西方印刷術直接得自東方,但歐洲最初印刷品的技術特徵和構圖方式與中國先前的印刷品蔚為相似,影響是十分明顯的。
各地最早出現的印刷品多是為了滿足宗教推廣的需要,歐洲也一樣。當時的印刷品多以圖像為主,最常見的內容為聖經故事,如基督受難、基督背負十字架、聖母聖子像等。初期木版畫大多出現在德國南部和佛蘭德斯的萊因河畔,並多見於修道院中。版材有胡桃、蘋果、梨、櫻樹等常見果木。
在中國,由於接近生活,又價廉物美,至明清年間,民間木刻年畫異軍突起,河南朱仙鎮、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四川錦竹的木刻年畫並稱為中國五大民間木刻年畫。它們不僅廣泛流傳於江南一帶和全國許多地方,而且遠渡重洋去到日本、英國和西德。版畫的技術傳到日本以後,日本人將這這項技術帶入裝飾美術領域(如年月繪歷),創造了珍奇璀璨的浮世繪文化。
江戶末期至明治時代之間(19世紀後半葉),日本浮世繪版畫藉由包裝紙、海報大量流傳到海外。莫奈、文森特·梵高、馬奈、雷諾阿等印象派畫家,皆受日本浮世繪的影響。

8. 關於木刻版畫的書都有哪些

木刻版畫技法。

作者:姚於惠出 版 社:安徽美術出版社

9. 木刻版畫的木刻版畫家

德國 凱綏·珂勒惠支(en:Kathe Kollwitz)(1867年-1945年)
挪威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1863年-1944年)
西班牙巴伯羅·畢加索(Pablo Picasso) (1881年-1973年)
中國 陳洪綬(1588年-1652年)
改琦(1774年-1829年)
日本 東洲齋寫樂(生卒年不詳)
鈴木春信(1725年-1770年)

10. 木刻版畫的步驟是什麼

1:選板,主要是板的大小。種類的話一般使用馬利木刻版,當然其本質就是好點的五合板,建材市場可以買到的。自己買一塊,若全部裁成A4大小,每一塊下來大概一塊多錢。
2:打磨,(最輕松的一步)剛買的板子表面一般有點粗超。需要選用細砂紙打磨。打磨時注意用力均勻。順帶著可以將邊緣也打磨一下。(這一步是為印製時准備的)
3:打蠟:(很關鍵的一步)就是普通的蠟燭,當然也可以買工業用的蠟。將板子鋪平,將蠟弄成小顆粒後均勻撒上去,然後用電熨斗去均勻地熨。直至蠟甚進木板一半的厚度。
4:構圖,(最費腦的一步)可以先在草稿上構圖,然後用復寫紙印到板子上。如果是在板子直接畫草稿,則與第3步調換,及先畫草稿再打蠟。
5:雕刻。(最考驗功力的一步)因為木板本身有纖維在裡面,只有打蠟後的板子,雕刻的時候才不會起毛,如果刀好的話就像切蘋果一樣。
6:染墨。(最麻煩的一步)。先找一塊玻璃板,或者大點的地板。將版畫油墨倒在玻璃板上少許,然後用滾筒(大小適中)滾上油墨,並反復在玻璃板上來回滾動直至滾輪上油墨均勻。然後用滾筒去在木板上來回滾,一定要塗勻,如果板子上不光滑,可以在打磨一下,否則油墨會弄不均勻。最後修改,一般上完墨後那些需要留白的地方也會殘留少許油墨,可以用刻刀修改
7:印製。(小心翼翼的一步)一般用皮紙,其實什麼紙都可以用。大小適中就好,鋪的時候可以先將紙捲成桶裝,想貼手機膜一樣,將紙均勻地鋪在木板上,然後用「蘑菇」去在上面反復滾動。(其實用刻刀的木把就可以,只要是光滑且硬的東西就好)。如果是皮紙,直至紙的背面變黑,且均勻就可以了。
8:收功(最有成就感的一步),可以反復印刷多張,並裱起來。

閱讀全文

與英國木刻版畫基金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通脹保值債券收益率低於0 瀏覽:741
買國債一千萬五年有多少利息 瀏覽:637
廈大教育發展基金會聯系電話 瀏覽:175
廣東省信和慈善基金會會長 瀏覽:846
哪幾個基金重倉旅遊類股票 瀏覽:728
金融債和國債的區別 瀏覽:515
銀行的理財產品會損失本金嗎 瀏覽:8
債券的投資風險小於股票 瀏覽:819
鄭州投資理財顧問 瀏覽:460
支付寶理財產品分類 瀏覽:232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八條 瀏覽:856
文化禮堂公益慈善基金會 瀏覽:499
通過基金可以投資哪些國家的股票 瀏覽:943
投資金蛋理財靠譜嗎 瀏覽:39
舊車保險如何過戶到新車保險 瀏覽:820
易方達國債 瀏覽:909
銀行理財差不到交易記錄 瀏覽:954
買股票基金應該怎麼買 瀏覽:897
鵬華豐實定期開放債券a 瀏覽:135
怎麼查保險公司年投資收益率 瀏覽:866